1973年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
生产工具主要是骨耜,以水稻种植为主,驯养家畜
房屋主要是干栏式木屋,作为水上交通的船得到普遍发展
1921年发现于河南省仰韶村
相当于炎黄时代
生产工具主要以磨制石器为主。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能够种植蔬菜和驯养家畜
陶器的制作相当成熟,以彩陶最具特色
6800-6300年前
1952年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
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
经济生活以农业和渔猎
彩陶工艺发达——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纹样
房屋结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1959年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镇
石器、骨器,角器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农作物为粟,饲养家禽
采用轮制技术制作彩陶,代表陶器有黑陶和白陶
1921年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
分布于辽河流域
生产工具以石耜为主,除农业经济外,渔猎是最重要的经济形势
比较重要的文化遗存是积石zou,泥塑人像与形状特殊的玉器
栽培农作物的种类丰富,掌握了一定的养蚕缫丝技术
庞大的水利系统
聚落设有祭坛
崇拜鸟、兽图腾
多等级的社会分层系统(聚落形态及规模的多层化,极差式)
墓葬的级差特征
祭坛在形制,结构用途所表现出的一致性反映了礼制趋于规范化
玉器种类丰富,制作精美,包含了大量玉制礼器——琮(象征身份权力,币(象征财富))
海侵(普遍说法)
南下融入石峡文化
北上到达中原地带
被马桥文化逐渐融合
隶属蚩尤,蚩尤被黄帝打败后,良渚文化也随即衰败
良渚贵族日益奢靡,导致亡国
良渚文明是邦国文明
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龙山镇
因其磨光黑陶最具特征,又被命名为黑陶文化
使用磨制石器,农耕,渔猎
陶器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代表陶器为蛋壳陶
正式出现早期文明
新石器时代晚期
BP(Before present)4600--4000
面积巨大,有凌驾于其他邦国之上的可能性
礼乐制度
观象授时
贫富分化,等级区别,阶级对立
国营的军工产业
社会经济(出口到其他遗迹)
军事实力(产品为斧头,锛,凿,石镞)
邦国类型的国家社会,早期文明国家
古国--方国(夏商周)--帝国(秦)
外力推动(洪水给了一些有能力的人更多的权力和威望)
续生型
早期国家形成的动力
禹的存在
区别于猿类,两足直立行走(第三纪造山运动导致了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气候干旱,树林稀疏,迫使古猿下地觅食,加快了手足的分化)
比南方古猿脑更大
能以石块为材料制造巩固
逐渐演变为直立人
过渡时期
直立人阶段(旧石器时代早期)(170万年前-20万年前)
最早是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被发现
牙齿硕大、粗壮,较为原始
脑壳厚,脑量小,体质比较原始
体质体态较蓝田人有进步,四肢更接近现代人
采集植物和捕捞水生动物是主要手段
它的发现,确立了直立人在人类史上的地位
血缘家族时期——社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家庭形式(同一 辈的男女既是兄弟姐妹又互为夫妻 )
旧石器时代早期,能够打制石器和用火
渔猎采集
由猿人向古人过渡形态的代表
排斥血亲结婚
新石器时代早期
约18000年前,1933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
与现代人体态基本一致
河套人
柳江人
已于现代人大体相同
新石器时代晚期
其解刨结构与现代人基本相似
会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可能会人工取火
圭(定地理纬度)
玉琮——定地中
陶器——
太阳崇拜,鸟崇拜(沿海地区,长江淮河下游)
对于国家产生前对组织形态的一种称谓
火的使用,使人类第一次支配了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