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自然失业率: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失业率=U/N
失业的古典解释
失业的凯恩斯解释
摩擦性失业:工作岗位与劳动力的匹配需要花费时间,由此形成的失业
部门转移总在发生,摩擦性失业总是存在
工作匹配需要时间。
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最低工资法
效率工资理论
工会的垄断力量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波动使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
一般出现的经济萧条阶段
是经济发展最严峻的局面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 )
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含义: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10%内)
奔腾的通货膨胀(10%-100%)
超级通货膨胀(100%以上)
平衡的通货膨胀
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每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攻击的迅速增长,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
货币幻觉
菜单成本
鞋底成本
税收扭曲
相对价格变动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当
混乱与不方便
不确定性的增加
不合意的财富的再分配
相对价格变动性的增加
1958年菲利普斯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派
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
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推导出来
相机抉择
指为了使通货膨胀降低一个百分点而必须放弃的一年实际GDP的百分点数
=失业率+通货膨胀率
指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政策含义: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即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是一条垂直线,表面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政策含义: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