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全体中华儿女即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听党指挥、能打胜战、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现代化的应然状态
人们对权力归属的美好诉求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
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的
人类自古追求的社会目标
保障人类正当权益的价值理念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最有效方式
最纯粹、最伟大、最高尚的道德情感
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促进人们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二者各有侧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首位;根本性建设;起统领作用;决定方向和效果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基础性建设
坚定理想信念
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