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民族在文化初创阶段较多受到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2.公元12世纪,形成了独具俄罗斯民族特征的弗拉基米尔画派。
3.在13、14世纪出现了独具特色的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画派。
4.14世纪的拜占庭画师费阿凡·格列克将拜占庭圣像画成就介绍到俄罗斯。
5.15世纪前后,莫斯科公国一度出现过圣像画创作的繁荣期,安德烈·鲁布廖夫是当时圣像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俄罗斯美术史上最早成名的本民族画家(图5-50)。
6.16世纪的绘画作品体现了订制作品的人对生活细节和世俗对象的要求。
7.17世纪后,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开始向欧洲类型转变,同时结束了艺术服务于宗教的单一局面,沙皇政府设立的艺术创作中心对俄罗斯民族美术的发展和成熟起到了促进作用。
18世纪,沙皇彼得一世推行向先进的西欧国家学习的社会改革计划,带动了文化、艺术事业的迅速发展。该时期俄国美术呈明显的“西欧化”特点。
处于早期阶段的肖像画创作往往偏重对人物姿势、服饰等外在因素的描绘,显得华丽有余、生动不足,被喻为“盛装肖像”。
俄罗斯民族肖像体裁的奠基人,倡导了俄罗斯的现实主义学派。
《哥萨克首领——盖特曼》(约1725)
《彼得一世像》(1722)
《戈洛甫金像》(约1724)
安特罗波夫(А.Антропов,1716~1795) 18世纪中叶杰出的肖像画家,他的作品注意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并有深度。
《彼得三世肖像》(1762)对人物及其环境特征有非常成功的描绘。
“内心肖像”诞生于18世纪下半叶。
他的创作标志着俄罗斯肖像画达到新境界,其作品《诗人玛依柯 夫》(1765)、《着玫瑰色服装的无名女郎像》(1770)等都能满足人们精神交流的要求。
列维茨基(Д.Левицкий,1735~1822) 他的创作则体现了“内心肖像”的进一步发展,为俄罗斯18世纪肖像艺术提供了范例。
为维斯摩尔尼高级女子学院学员所作的肖像组画、
《聂丽多娃像》
《阿雷莫娃像》(1773)
《玛·伊·洛普希娜肖像》(1797)等作品属于对人物刻画入微的佳作。
俄国生活方式的“西欧化”以及城市建设的繁荣直接影响了艺术内 容、种类的变化,使得雕刻艺术颇受欢迎。它不仅被广泛用于建筑、园林装饰,而且也成为制作人物肖像的理想形式。
俄罗斯专业雕刻的早期成就体现在肖像创作方面。
意大利籍雕刻家拉斯特列里(1675~1744)所作的彼得一世系列胸像。
其知名作品主要是为同时代知名人物所作的塑像,如《戈里岑像》(1775)、《罗蒙诺索夫像》(1793)等。
俄国古典主义形成较晚
《符拉季米尔与罗格尼达》、《赫克托尔与安德洛玛刻告别》(1773)、《亚伯拉罕的供奉》(1765)等。
古典主义风格的美术在学院教育中得到倡导,它巩固了素描基础,深化了对构图学的规律及理论的分析。
在绘画方面,古典主义促进了主题性创作的形成。
在雕刻方面,古典主义解决了创造英雄纪念碑的形象问题。
19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开始让位于浪漫主义,而浪漫主义又遇到现实主义学派日益强劲的冲击。
在雕塑中,古典主义的追随者马尔托斯(И.Мартос,1752~1835)所作的《米宁与波热尔斯基》纪念碑(图5-21)是俄罗斯民族雕刻的代表作。
基普连斯基(1782~1836)是绘画中浪漫主义的代表,他的《骠骑兵达维多夫》(1809)使他获得院士称号。1827 年,为普希金所作的肖像曾受到普希金本人的肯定。
风景画家谢德林(1791~1830)的作品中反映了浪漫主义的进步因素。代表作有《卡普里岛》(1826)、《海滨露台》(1828)等。
在19世纪上半叶的造型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画过各阶层的人物, 代表作有《花边女工》(1823)、《琴师》(1839)等。他的艺术具有浪漫主义情调,但更倾向于风俗性,为莫斯科画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韦涅齐阿诺夫是对俄罗斯风俗画发展起过重要推动作用的画家。19 世纪20年代初转向开拓风俗题材。代表作有《春耕》(1820)、《女地主的早晨》(1823)、《耕地》(1830)等。
布留洛夫(К.Брюллов,1799~1852) 到19世纪下半叶,学院派艺术衰落。布留洛夫折衷地吸取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学派的创作因素,以一幅《庞贝城的末日》(1833)享誉世界。
19世纪上半叶,历史画创作也已向现实主义迈进。伊万诺夫的《基督显圣》(1833~1845)利用宗教题材传达了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 识。
19世纪40年代以后,艺术家逐渐摒弃宗教神话题材的虚构形式,转而揭露他们所处社会的时弊,批判现实主义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费多托夫 ,1815~1852)的艺术包含有批判现实主义的萌芽。他留下了不多但极具社会意义的作品,,如《少校求婚》(1848)、《贵族的早餐》(1849)、《年轻的寡妇》(1851)等。
19世纪下半叶俄国美术形成了强大的、进步的艺术潮流,如巡回展览画派的创立,以及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对人才的培养。
佩罗夫是19世纪60年代民主主义美术的杰出代表。他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绘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后的社会面貌,在俄国知识界享有极高威望,被称为“莫斯科的教皇”。
《复活节的宗教行列》(1861)、《送葬》(1865)、《三套车》(1866)等。对平民阶层的不幸生活流露出深切的关注之情。
巡回展览画派是19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正式名称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画派。在1870年至1923年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在俄国各地举办了近50次巡回展览。该派画家们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
列宾、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谢罗夫成为巡回画派的中坚力量。
著名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1824~1906)是巡回画派的有力支持者。
富有的企业家、艺术收藏家特列恰科夫(1832~ 1898)几乎从巡回画派开始活动起,就立志要为进步的民族艺术画廊奠基。
克拉姆斯科伊(1837~1887)是巡回画派的组织者和思想领导。 《荒野中的基督》(1872)、《月夜》(1880)、《无名女郎》(1883)、《悲痛》(1884)。
巡回画派在接受过去画家揭露性传统的同时,使主题更加深化和开阔。从表现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个人之问的社会冲突,转向表现整个阶层之间的冲突。
《地方自治局的午餐》(1872)
《修筑铁路》(1874)
《银行倒闭》(1881)
最重要的画家
《司炉工》(1878)引起对资本主义新的剥削形式的反抗。
巡回画派在历史题材中进行的改革对发展民族美术有重要意义。
盖依的创作成为该画派在历史题材上的奠基之作,他的《彼得大帝审讯阿列克谢王子》一画(1871)是在俄国历史画中首次将两种社会力量对抗的冲突场面表现出来的杰作。
把久远传说中的勇士用当代人的形象表现出来,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风景题材的发展中,巡回画派同样功勋卓著。萨夫拉索夫(1830~1897)的《白嘴鸦飞来了》(1871)、希什金(1832~1898)的《麦田》(1878)及《松林的早晨》(1889)、波列诺夫(1844~1927)的《莫斯科的院落》(1878)、库因吉(1842~1910)的《乌克兰的傍晚》(1880)及《白桦树林》(1879)等作品,在探求民族风景画的创作道路上均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
韦列夏金的主要创作脉络是军事题材。虽然他不是巡回画派的成 员,但受到巡回画派创作思想的影响。他的组画《土耳其斯坦》揭示出战争带来的威胁。
列宾艺术活动是巡回画派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
《胆怯的农民》(1877)
《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写信》(1880~ 1891)
、肖像画《祭司长像》(1877)
为代表的系列政治风俗画
苏里科夫在历史画创作中体现了巡回画派的最高原则。他的历史画《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女贵族莫洛佐娃》(1882~1887)、《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村》(1883)等作品深刻揭示了重大历史事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
《伊凡·雷帝》(1871)是其在彼得堡美术学院的毕业创作。他在这件作品中探求了历史的真实性以及伊凡·雷帝的内在社会心理。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俄国资本主义矛盾空前集中的时期,也是俄国美术发展最为复杂的时期。
这个时期风景题材发展迅速,并出现“情绪风景”作品。“情绪风 景”的任务是使大自然人格化,通过自然状态表达人类的感情世界。列维坦就是确立“情绪风景”画的画家。
《伏尔加河上的傍晚》(1887~1888)、《金色的普辽斯》(1889)等作品使得列维坦获得全俄的声誉。
1892年他所作的《弗拉基米尔小路》是历史的有力见证。
列维坦在风景画中的天才贡献已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
阿尔希波夫在继承巡回画派传统的基础上,作了绘画新技法的探求,如他的《洗衣妇》(1899)和《奥卡河上》(1890)等。
俄罗斯画家协会另一名成员科罗温(1861~1939)的作品和阿尔希波夫的作品一样,从颜色的处理以及尽量避免情节的叙述方面都可以看到印象派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女演员柳巴托维奇肖 像》(1880)、《西班牙姑娘》(1886)。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俄国的画家和评论家们一直思考着风格问题,从而导致了1893年《艺术世界》创作联盟的组成。
《艺术世界》力图争取艺术中唯美的成分,将艺术从“功利主义”的作用下解脱出来。
《艺术世界》利用它的同名刊物在俄国艺术界宣传“世界主义”。
《艺术世界》推崇具有国际风格的艺术,巡回画派和学院派美术则成为它反对的目标。
1889年至1904年间,《艺术世界》达到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创作联盟具有兼容不同类型艺术家的特点,以致它自己难以形成确定的标准风格。
《艺术世界》创作联盟的基本成员有伯努瓦(1870~1960)、索莫夫(1869~1939)(图5-63)、巴克斯特(1866~1924)、兰谢列(1875~1946),后来还吸收了勒里希(1874~1947)和库斯托季耶夫(1878~1927)等画家。
艺术成就一般来说,《艺术世界》在舞台美术、书籍装帧、实用美术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更具有突破性意义。
这个时期的雕刻比起19世纪下半叶的雕刻来说有了长足进步。
科年科夫(1874~1971)反映1905年革命的第一件作品是《工人战斗员伊尔·楚尔金》(1905),另一件作品《尼开》引用希腊胜利女神之名,实则刻画的是俄罗斯姑娘的形象。
女雕刻家戈卢布金娜(1864~1927)的创作命运也与革命运动紧紧相连。她的作品《行走的人》和《坐着的人》(1912)均刻画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形象,在雕刻技法方面她吸取了印象派的经验,使作品具有生动效果。
谢罗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俄国造型艺术的现实主义学派中最有成就的艺术家。
谢罗夫往往突出形象的主要特征,甚至强调模特固有的但又是偶然表现出来的姿态、手势,并大大强调了轮廓线的作用。
早期代表作品有肖像画《少女与桃》(1887)和《阳光下的少女》(1888),创作繁荣期推出的杰作有《叶尔玛洛娃像》。
弗鲁别利的创作呈现比较复杂的艺术现象。因被修复壁画的工作所吸引,专门赴意大利去研究纪念碑式壁画。他具有独特的绘画风 格,其创作倾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现代派艺术。
代表作有《西班牙》(1894)、《天鹅公主》(图5-24)、《坐着的天魔》(1890)等等。
20世纪初,宣传西欧现代派艺术的刊物相继问世。
接着,法国的象征主义、后印象主义,英国、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被大量介绍到俄国。
同时,越来越多的俄国艺术家赴西欧了解野兽派、立体派、未来主义等艺术动向。
俄国的现代派艺术既有向西欧现代派艺术学习的成分,也有在俄罗斯传统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资源基础上独立发展的方面。
他们最早开始探索和实践抽象主义艺术。代表人物为康定斯基(1866~1944)、马列维奇(1878~1935)等众多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
早期俄国现代派艺术以20世纪初叶的“立体—未来主义”流派为核 心,这个艺术思潮涉及文学、造型艺术、音乐、戏剧等多个领域,在绘画中主要表现为强调反逻辑性,运用文字、拼贴等手段进行创作。
画家拉里奥诺夫(1881~1964)和贡恰罗娃(H.
,1881~1962)在“立体一未来主义”的基础上于1912年提出了“辐射主义”,强调画面形象的动感及线条向四外辐射的特点。
马列维奇和另外两名未来主义诗人和音乐家合作创作了歌剧《战胜了太阳》,宣布传统艺术的死亡,歌颂新艺术形式的胜利。1915年,马列维奇在此基础上提出纯粹几何抽象形式的“至上主义”绘画。该主义极端排斥绘画中的物象形式,通常把方形、十字形、圆形等几何图案作为它的表现对象。
犹太画家夏加尔(M.IIIaraJi,1887~1985)的创作则主要描绘了俄罗斯乡村、宗教和民族生活的内容,并带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特色, 其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民族风格。
该主义将雕塑的重点转移到对空间和时间因素的研究上,反对艺术模仿具体事物,认为雕塑应该具有自由形态,能够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形态产生影响。
“构成主义”的一些观念与注重产品功能的工业设计思想有相通的地方,对实用美术、工业设计产生了影响。后成为苏联工业设计的主要思潮,在建筑领域中也产生了重要的构成主义建筑流派。之后一部分人离开俄罗斯将“构成主义”等艺术思潮带到西方,影响到整个20世纪工业设计和艺术创作的发展。
“构成主义”雕塑家主要以塔特林(1885~1953)、佩夫斯纳(1885~1953)、加博(1890~1977)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