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产科四步触诊法,检查孕妇的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是否衔接。
妊娠中、晚期孕妇(通常在孕24周后)。
无绝对禁忌证,但对于子宫敏感或已经有宫缩者,应避开宫缩,且动作务必轻柔。
用物准备:检查床、皮尺、洗手液、垫单、模拟人(备选)。
询问病情:有无异常情况出现,如头痛、腹痛、阴道流血、流液、胎动变化等。如有上述情况,需给予相应的处理。
清洁双手
排空膀胱
体位:取仰卧位,头部稍垫高,暴露腹部,双腿略屈曲稍分开,使腹肌放松。
体位:取仰卧位,头部稍垫高,暴露腹部,双腿略屈曲稍分开,使腹肌放松。
操作前建议先测量孕妇的血压、体重,检查有无水肿及其他异常。操作前宜先测量子宫底的高度及腹围。
第一步手法:操作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手测子宫底高度,根据其高度估计胎儿的大小与妊娠周期是否相符。然后以双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子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圆而硬,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柔软、宽且形状不规则。
第二步手法:确定胎产式后,操作者两手掌分别放置于孕妇的腹壁左右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向对侧深按,两手交替操作,触及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可确定胎背的方向(向前、侧方或向后),若触及高低不平、可变形部分则为胎儿肢体,有时可以感觉到胎儿肢体在活动。
第三步手法:操作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放在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儿先露部,再次复核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判断是否衔接。根据胎头与胎臀形态不同加以区别,若胎先露部未入盆可被推动,若已衔接则不能被推动。
第四步手法:操作者两手分别放在孕妇胎先露部的两侧,沿着骨盆入口的方向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实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的入盆程度。先露为胎头时,在两手下插过程中,一手可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一手被胎头隆起部阻挡,该隆起部称之为胎头隆突。
通过产科检查四步触诊法对胎先露部是胎头还是胎臀难以确定时,可进行胎心听诊、B超检查以协助诊断。
并发症:无
为消除孕妇的紧张情绪,操作者要态度和蔼,并向孕妇解释操作的必要性。
操作者要清洁双手,天气较冷时要设法使双手温热后开始检查。
操作前需询问孕妇孕周等基本信息,有无异常情况出现。
对于孕妇子宫敏感或已经有宫缩者,应避开宫缩,且动作务必轻柔。
操作检查四步手法依序进行,动作需轻柔,操作过程中需有安慰孕妇的语言交流,操作完成后帮助孕妇整理好衣服,根据需要协助其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