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充分肯定了农民在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成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来源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回答了“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理论的基本形成,也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
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供哲学基础
驳斥了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提出“兵民乃胜利之本”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提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一次将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系统的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第一次科学的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概况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明确的概况:无产阶级领导的(核心),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
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正式形成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基本方针:把国内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第一次论述了和民主党派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
提出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各个领域的基本方针: 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上,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937年7月-1938年10月
1937年8月13日爆发,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年9月-11月
平型关大捷(1937.9):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敌后战场)
1938年1月-5月
台儿庄战役(1938.3-4):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胜利
1938年6月-10月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10月-1943年7月
1940年5月-6月
张自忠牺牲,二战中同盟国牺牲最高将领
1940年8月-1941年1月
八路军与日军在华北地区进行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1943年7月-1945年9月
1944年4月-12月
夺取大陆交通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中心内容
双重性质
极具特色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尽忠报国”
“为人民服务”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向雷锋同志学习”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