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创新
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
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
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
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
适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循
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
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一个提高
六个体系
一个体制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正确把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正确认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现代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
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体现在国家根本性质(即国体)上,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体现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上,就是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
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
国家制定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必须体现人民意志、尊重人民意愿、得到人民
拥护,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国家各方面事业和各方面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
重要法宝,必须继续巩固和发展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决不能丢掉
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决不能削弱
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
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
主义社会相适应第四,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必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必须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必须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九二共识”
坚持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
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
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建设好网络空间
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持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和革命文化
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文化强国
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
发达的文化产业
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
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
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新时代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
显增多,各方面风险可能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
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是生态文明的核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 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
当代、利在千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首要态度:尊重自然
基本原则:顺应自然
重要责任:保护自然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