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
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 个DNA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
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
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
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选择的是具有明显相对性状且闭花受粉的豌豆
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
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都是高杆的
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
(高矮之比为3: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
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形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
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朗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
他把这种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后来,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
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
有1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精子:22条+Y或22条+X
卵细胞:22条+X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