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是中国古蜀文明考古遗迹
三星堆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南岸
目前三星堆遗址总面积1200公顷它是一个围绕着古蜀国古城周围众多发掘点组成的区域
公元前16世纪到14世纪时的遗迹
横跨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朝末期与周朝初期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
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四川农民最先发现三星堆遗址
首次进行考古挖掘
建国后进行了首次大规模发掘
为期一年的发掘出土新石器建筑遗址中上万件文物
西北方的西泉坎首次发掘,发现青铜时代遗址
两大祭祀坑出土大量文物,古蜀国的面貌开始显现
三星堆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三次外围发掘,发现3.6平方公里的古城墙界线
三星堆博物馆奠基开工
三星堆博物馆建成开放
发现青山关建筑遗址多段城墙
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出土500多件珍稀文物
位于三星堆遗址西北部鸭子河与马牧河之间的高台地上
呈东北—西南走向,地面现存部分总长约600米,顶宽约 10~30米,
底宽约35~50米,高约3~6米
月亮湾城墙位于三星堆遗址中北部的月亮湾台地东缘
按走向可分南北两段,北段为东北—西南走向,南段略向东折,基本
上呈正南北走向,整条城墙与西城墙北段基本平行
城墙地面现存部分总长约650米,顶宽约20米左右,高2.4~5米
著名的一、二号祭祀坑位于三星堆城墙东南50余米,两坑相距25米,
是三星堆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一号坑共出土各类器物567件,二号坑共出土各类遗物6095件
城墙上开有两个缺口,形成“三堆”,缺口的年代不会早于明代
长度为260米,基础宽度为42米
三星堆城墙残存部分高约6米,顶宽5~7米,底宽40~45米
位于三星堆遗址西北部(西城墙外)的仁胜村
首次在古城以外发现重要文化遗迹
对于进一步摸清三星堆古城的布局,了解三星堆文化的丧葬习俗及占
礼仪,以及与其它地区考古学文化的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位于鸭子河南岸的台地上
该房屋基址的实际面积、修筑方法、残存高度、进深开间眼下尚不清晰,
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
推测其极有可能是宫殿性质的建筑,年代为商代
世界上最大
高64.5厘米,两耳间相距1.385米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
长1.42米,直径2.3厘米,重700多克
上有刻划的人头、鱼鸟纹饰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
高2.62米,重逾180千克
被称为铜像之王
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
高3.84米
三簇树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鸟,树侧有一龙缘树逶迤而下
具推断可能为古神话传说中扶桑树
黄金面具
带金面具的青铜人头像
大口尊
顶尊铜人像
五芒铜轮
证明了四川盆地也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证明在商周时期存在同样发达的古蜀国青铜文明。
与传统历史书上的记载有较大的出入,在历史记载之外,在四川盆地还曾经存在这样一个天
才与神秘的国度。
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三星堆正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