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简讯
娱乐性阅读
增进理解
0~7岁 学前教育
身体,智力,语言,个人能力
过程:看图识字——懂得符号的意义——学会根据上下文猜,不同范围的阅读
一年级读写
字词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
初中毕业的水平
都有老师指导
一定时间内,从表面上学习,抓重点
想不想读,有没有用
目的:广式撒网,找寻重点
1.书名页,副标题,前言序等正文前的部分
2.研究目录
3.是否有索引,正文后面的部分
4.出版者介绍
5.挑几个和主题相关的篇章看,仔细看摘要等
6.随意翻,找主要论点
很难的书不要斤斤计较,只需一口气读完
只注意可以理解的部分,不要逼自己都弄明白
无论什么书无关紧要的部分都可以读快一点
矫正逗留与倒退,可以用手指着读
慢不该漫道不值得,快不该有损于满足于理解
最理想化的阅读,把一本书变成自己的
适用于论说性作品,传达知识作品
实用性
理论性
历史类
看书一定要能告诉他人讲了什么
规则三:列出重要篇章,说明他们是如何按照一个重要顺序组成书的重要架构
规则3.5:一份说明清楚的摘要之处全书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由大到小的细化纲要
不是所有书都值得写
理论上比原著还长
写作阅读互惠——找到纲要间隔,过度连贯
规则四:找出作者问的问题
文法上
最头痛的字/强调的字/强烈感情色彩的字
一词表多意
建立一个和作者表达一样的词库,可以区分日常用语和书中表达的专业用语
专业用语:是书中用来表达作者观点的,要区分与日常用语。但也有可能是日常用语表达的意思不日常而是书中论述的,也有可能是专门用语。
逻辑,思想,文化上
客观:句子段落是文法语言的单位
主观:主旨论述是逻辑思想知识的单位
阅读的一部分本质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
完全不同的表述出主旨——费曼学习法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找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规则7.5: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从各地拼凑起重要段落。
1.所有论述都包含一些声明
2.区别两种论述不同之处:特例找共通;共通递进共通
3.主观上:作者与读者都同意的假设;客观上:作者读者无法否认的不明之理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规则九:在完全了解之前不要说出我不同意、我同意、我暂缓评论
受教是一种美德
1.如何去说服对方
2.更清晰,更好理解
3.知道别人要说服我们,我们应该如何反应
在经过最大努力之前不要说出我不懂
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的辩驳和争论
避免争强好胜的争论
不理性的争论
知识的不全面对等
争论被隐藏,或者躲在理性之中
读者就是要将真正的知识与他人的观点和个人的观点的不同之处作区分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理论基础
完整的了解一整本书
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不同意见看作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阅读的目的是透过文字这个媒介,达到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目的
那些有某种证据支持的意见的知识是存在可以辩护的意见之中
1.不要过于情绪化,过于沉迷于争辩的情绪
2.排除自己的偏见(在争辩之前做好接受各种各样的前提准备)
3.用同理心化解派系差异——包容
1.你的知识不足
2.你的知识有误
1.缺乏连贯(凭空捏造)
2.前后不一致
与整本书的架构有关
1.杜绝依赖导读,要先读完思考完,再用导读来引导思考问题
1.你想知道些什么,工具书一定要对主题有用
2.你一定要知道在哪里能找到答案
3.知道工具书是如何组织的
4.你想要找些什么,那种工具书可以找到
查找专业术语/不认识的字/与主题相关的字
1.文字是物质的
2.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
3.文字是符号
4.文字是约定俗成的
知识的顺序是随时代而变迁
1.事实是一种说法
2.事实是一种真实的说法
3.事实是真相的反应
4.事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约定俗成
不要让辅助阅读变成被动阅读
第一阶段:谈什么 整体性 把握大致脉络 把书读厚
第二阶段:说什么 找重点
第三阶段:沟通式评论 先了解全面再沟通,找证据,要礼貌大度
最主动,最花力气。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书目。(图书馆书目,专家建议,也可以涵盖实用性书和理论性书书目的索引)
2.浏览书目上的所有书,确定那些与主题相关,将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晰地概念
1.浏览之前的书目,找到与主题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词汇,带引读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到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绝大部分的作者都要解读为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的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某个议题。有时候,你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内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构建出这种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出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召集各个作家开茶话会
尽自己最大努力创造好的作品
作者是想透过文字这个媒介,达到与读者心灵上的沟通
阅读想要获得的多,就必须要主动
要学会技巧与作者沟通
达成共识是终极目的
定义: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空间、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悟思考的能力。
1.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建立属于自己的笔记方式
前后空白处可以写下书籍的编排思路
关联相同观点/不同观点在不同页或者不同本书
针对一场讨论的情景笔记——主题阅读
整体阅读的重要性
好书是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体现出不同的价值的
找寻那个对你自己有特殊价值的书
心智和肌肉一样不运动就萎缩
红楼梦
道德经
论语
王阳明
存在主义咖啡馆
资治通鉴
周易
忒修斯之船
理想国
24史
任何实用型的书籍都不能解决你所关心是实际问题
1.理论原则归纳出行事原则
2.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
在评断一本理论性的书时,读者必须观察自己与作者之间的原理与假设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1.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2.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3.这本书在谈什么
4.你可以找到作者想要你做什么,了解作者要你这么做的目的
5.这本书内容真实吗
6.这本书与我何干
想象文学在阐述经验本身
多依赖于文字的言外之意
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不要找共识、主旨、论述
不压敖勇适用于传递知识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判小说
想象文学作品分类
梳理大致情节
如何连接起来的
作者创造世界的要素,操纵要素的变化来叙说故事
作者创造的世界,人物在那个世界中——生活、行动、有自己的天地
场景、社会组合是小说中各个要素之间静态的联系
情节的发展、披露是动态的联系
傻瓜式灌入
快读全身心投入
唤醒内心深处
做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得到我们想要却没有的东西
对于书中的角色,作者就像上帝一样,依照他们的行为给他们应得的奖罚
满足个人潜意识需求
满足大多数人潜意识的需求
人类最难写的一种作品
读者要更加主动,脑补背景环境
读剧本不是在读完整的作品,还有一半在舞台演出上
唯一的方法就是假装看到演出实景,最好朗读出剧本
你就是导演,角色都是你的演员,你来指导他们演出
剧作家不能像小说那样与读者直接对话
剧本中最重要的是前言序,这是读者唯一直接与剧作家对话的机会。
精髓在于缺乏时间
内心形象构造极其重要
不论懂不懂,要一口气读完不要停
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
多了解一些作者及背景资料
历史阅读无固定模式
一个好的历史学家兼具说故事的能力和科学家的能力
特殊且有限定的范围主题
历史就是叙述故事,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背景下
与我何干
学术性报告
写给逝去的人
夹在中间的那种
不是本人,是继承人或朋友
不是作家在塑造作品,而是作品在塑造作家
具有启发性
是谁在写
作者想证明啥
他要说服谁
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啥
他使用的特殊语言是啥
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啥吗
快速,准确了解
浓缩越多我们对浓缩着的特质就越清楚
要擦亮眼睛
科学史是学术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
科学的客观不在于没有最初的偏见,而在于坦白承认
都是一种语言,都是沟通的符号
哲学来自怀疑
最伟大的哲学家提出深刻的问题,正是孩子提出的问题
有、存在、改变、形成
脱离现实经验的思考
发现问题很重要
读者最花力气的就是作者的词义与基本主旨
除了思考本身外,没有任何帮助
哲学对话
哲学论文或散文
面对异议
哲学系统化
格言形式
每个人必须理清思路,回答问题
最难的是:太杂
着眼特殊时间、问题上,而非特殊的作者或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