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作用 个别属性
提供内外信息
机体环境平衡
心理现象基础
视、听、嗅、味、皮肤
运动、平衡、内脏
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的最小变化量
K=ΔI/I
K:常数 ΔI:差别阈限 I:刺激强度
中等强度
韦伯定律启发
P=KlgI
P:心理量 感觉的大小 I:物理量 刺激强度 K:修正值 常数
P=KI^n
同费希纳
不同刺激 作用统一感受器 感受性变化
明
暗
刺激持续 感受性变化
联觉
一个刺激引多种感觉
缺失某感觉 其他感觉zeng q
380~780nm的电磁波 光波
眼球壁
(晶体、房水、玻璃体)和角膜是屈光系统
1.2亿个 夜视器
600万个 昼视器
视网膜中央凹只有锥体
视网膜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
外侧膝状体
大脑皮层枕叶的纹状区
视觉依赖中枢 反馈
与视亮度
与波长
色调-波长
明度 光强弱or反射
灰量
相加
相减
色弱盲
对比
更暗更亮
视敏度
明
暗
正
负
闪光融合
掩蔽
T 红绿蓝
H 敏感 程度 不同
HL 对立
16~20000Hz 空气振动
耳廓 外耳道 收集声音
鼓膜 三块听小骨 卵/正圆窗
前庭器官 耳蜗
频率
振幅
波形
不同频率响度不同
周期 乐音 反
纯音
噪音对纯
纯噪对语音
L
引起耳窝同频振动 电话理论
人耳不能1000/s振动
H
上长下短 高低相反 古筝 位置理论
比例 不对应
F
发展共鸣理论 新位置理论
难接受500Hz以下的影响
W
只能分析5000Hz以下
唯一不通过丘脑
味
触压觉
温度觉
痛觉
身体各部分位置
运动感觉
静觉
加减速运动的反映
机体觉
饿 渴 恶心
“黑暗”感觉 发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