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只有最后一个不同,而是全都相反,最后一个只是便于判断
D型与L型互为对应体
与旋光性无关
该异构体称为异头体
异头碳上的羟基和尾部醇基方向相同则称为α相反则称为β
六边形称为吡喃式,五边形称为呋喃式
顺时针画平面,左上右下
氧桥另一端反向
(读数*100)/(旋光管长度*糖溶液的质量浓度)
D-葡萄糖平衡时比旋光度为+52.5度
果糖>转化糖(水解后的蔗糖)>蔗糖>葡萄糖>木糖>鼠李糖、麦芽糖>半乳糖>棉子糖>乳糖
单糖的氧化性(碱性条件)
单糖的还原性
单糖的异构化
发酵作用
无法判断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因为第三个碳原子开始相同
脱氧
成酯作用
形成糠醛
羟基被氨基取代
乙酰基与氨基结合
胞壁酸
甘油磷壁酸
肽聚糖
肽聚糖的成分
乙酰基与神经氨酸结合
又称唾液酸
糖苷有α与β之分
仅仅一个碳原子构型不同的糖称为差向异构体
自然界D型糖远大于L型糖,因此D前缀有时可以省略
己糖
温度升高船式比例上升
溶液中β-异构体占优势
椅式更加稳定
全具有旋光性
一分子α-D-葡萄糖与一分子β-D-果糖通过(α1←→β4)连接
无变旋作用
甜度最高(二塘中)
无还原性
不生成糖脎
一分子α-D-葡萄糖与一分子D-葡萄糖通过(1→4)连接
一分子α-D-葡萄糖与一分子α-D-葡萄糖通过(α1→6)连接则生成异麦芽糖
有变旋光性
甜度仅次于蔗糖
一分子β-D-半乳糖与一分子阿尔法-D-葡萄糖通过(β1→4)连接
微甜
有变旋作用
有还原性
可以产生糖脎
一分子α-D-葡萄糖与一分子β-D-葡萄糖通过(β1→4)连接则生成异麦芽糖
一分子α-D-葡萄糖与一分子α-D-葡萄糖通过(α1→1)连接则生成异麦芽糖
蜜二糖
松二糖
龙胆二糖
甘露三糖
刺槐三糖
鼠李三糖
棉子糖
龙胆三糖
松三糖
250~300个D-葡萄糖单位聚合而成以(α1→4)连接
空间为螺旋型,一转有六个葡萄糖基
较多的(α1→4)连接产生短直链,每两个短直链间通过(α1→6)连接
酸水解为葡萄糖
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
淀粉→红糊精→无色糊精→麦芽糖
直链呈蓝色
支链呈紫红色
红色糊精呈红色
无色糊精不显色
以D-葡萄糖构成,直链以(α1→4)连接,支链以(α1→6)连接
遇碘呈红色
无还原性
不能发生苯肼作用
由β-D-葡萄糖以(β1→4)连接,不含支链
强酸中生成纤维二糖
与碘不显色
由NAG与NAM通过β(1→4)连接
磷璧酸
内毒素
外层核心
内层核心
外层专一性寡糖链
一条或者几条寡糖连接在蛋白质上
与羟基形成O-糖苷键,与氨基形成N-糖苷键
位于质膜外表面、细胞外基质或血液中,也存在与高尔基体与溶酶体
参与蛋白质折叠稳定与识别
以糖为主,蛋白质含量低
与羟基形成O-糖苷键,与氨基形成N-糖苷键
糖胺聚糖分子分布两侧
具有稳定、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保持水盐平衡
参与细胞黏附、迁移、增殖、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