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心理学意义上的最好状态——folw(what)
相反的状态:被大量的无效输入信息打扰,任由大脑随环境摆布
“整个过程如同一股洪流、我们会忘记时间忘记自我、时候会在一股巨大的满足感中欲罢不能。”
“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所有的心理能量都在往同一个方向使劲”
“那些跟任务无关的念头都完全被屏蔽,包括你对自我的感知,对别人评价的患得患失,对物质得失的精心计算,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你的感觉就像flow一样,如钢铁洪流。浩浩荡荡到时有井然有序,势不可挡但是又能从心所欲”
“你不需要特意去控制这个过程,但是一切又在你的控制当中,这就是最优体验”
“重复旧的行为只能够得到旧的结果,当达到一个高技能水平之后,就可以无限的靠近一种深层次的自由”
“任务很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拥有激情,为什么我们需要激情,为每一个想做并且正在做得事情建立心流的条件,快乐的投入的去做它们。”
纵轴:挑战难度——客观的平均难度
从预备知识体量,时间消耗上,客观的去评价你要去进行的挑战,难度的宏观感觉
理解:“感觉很麻烦啊的”,主要就是从预备知识量和时间消耗量上去评价
例子1
半个月减重十公斤,可观上来看就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出于平均水平来看,就是不可实现
例子2
在一年内创办一家公司,是一个很难的问题。——需要的预备知识是创办的流程,公司的生存、发展方式,这些知识又有着自己的预备知识。
横轴:技能熟练度——个人能力
也就是你要进行的这个挑战的相关的预备的技能、方法、预备知识你是否掌握(下一分支是个人的理解举例)
理解:“跳一跳够得着的”
也就是对于你要挑战的任务,抽象的部分是你已经掌握的知识,要学习的部分知识对这些抽象部分之间建立联系。
反之,这个任务中,抽象的部分要是你不能理解,你对此的技能熟练度就越低。
例子1
学习做宫保鸡丁,预备知识是切丁——会切丁,技能熟练度高。
学习泡泡面,预备知识是水壶按一下就能烧水——不会烧开水,那技能熟练度就低
例子2
学习泛函分析,预备知识是大学生三件套——三件套都不会,那技能熟练度就低
学习初中知识,预备知识是小学知识——熟练的掌握了小学的知识,那就高。
* 大部分人都是在焦虑与厌倦状态,少部分人在觉醒和控制状态,心流对于没有技巧的人来说,是极少存在的状态(碰运气)
* 观察自己的状态,并把任务向心流状态调整
觉醒状态:挑战难度很大,但能力稍差
例子:五星级酒店做国宴
控制状态:一切尽在掌握
例子:国宴师傅去五星级酒店
其他的描述就如其名称所描述
生物学解释——在心流状态中,人会主动的关闭大脑前额叶皮层的一些功能,分泌多巴胺、去甲肾腺素等六种物质
* 自发状态下,大脑一定是走向无序的
* 当你不对自己的想法加以控制时,大脑一定是混乱的,容易走神的
让纵轴更高,让任务在客观上拥有高难度(和高回报)
* 可以选择的反馈有:制定时间规定、设定check list、费曼学习法
* 明确的反馈可以让你不停地让你从头开始进入一次心流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攀岩、钢琴等娱乐活动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用各种方法记录下来自己的想法,降低脑内的熵
断网、戴耳机耳塞,断掉来源于外界的熵
喝水、做冥想、做运动,提升精力,充电。
补充: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心锚——你知道的、不常见的、有一个具体的形象的任何事物,想到那个事物之后,立刻调整状态,快速进入理想的状态
理性目标:社会强加的目标
例:你必须要先读书、再要有一个稳定收入的工作
我们要做的事情中,理性的目标越多,野性的目标越少,我们越不可能进入心流状态
第一步:观察生活,挖掘出和能力相匹配的行动机会
* 这里一定是野性的、不受控制的目标
* 可以参考这张图表选择
第二个:选择一个可量化、有时间限制、与自己匹配的的目标
* 这里的目标和量化,是动态的、不断调整的
第三步:设计一些明确的反馈规则
* 生活游戏化,拆解目标,把反馈的周期变短
* 当内部的反馈不够时,还可以向内部申请反馈或者采用物质的激励
第四步——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目标中
我们压抑现在的自己,因为目标总在未来。
* 生活总会给我们理性目标,忽视我们的野性的目标,只有化主动为被动,才能打破这种限制
* 理性的目标,欲罢不能的东西拥有足够强大的能量,可以充分调动我们的主动性
* 外在的目标的可控范围比较少,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一套与外在目标先关的、但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内在的奖赏机制,拒绝对我们情绪价值小的外在奖赏,建立内在奖赏,驱动自己长期在心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