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崛起的本质是国家内部力量的延伸。
特别是民众与领导者之间,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
对国内外足够开放与包容,对优秀的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例如美国吸引了爱因斯坦等优秀的科学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国家内部凝聚力强,工业水平良好,使得军事基础强大。例如苏联、美国
国家重视教育,公民素质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完善,为创新和发明创造提供优良的保障。例如德国,英国、美国、日本
国家营商环境优良,资本市场发展很快,使商业外贸发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信息革命的发展。
17世纪的荷兰,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荷兰人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由此诞生。荷兰人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地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例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政治制度。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够使得国家长治久安,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期间,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有效遏制了经济危机。
成为大国的原因: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历史总让那些,在第一时间适合社会的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的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主角。
丘吉尔: 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莎士比亚。
苏联新市场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
影响:底层原因是主要原因的基础。
日本学习唐朝、日本全面西化
彼得大帝去荷兰学习造船
英国最先发明了专利,对知识产权和发明设置了专利保护,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错误的发展路线:500年的世界历史证明: 以往的大国持续发展都靠对外发动殖民战争获得,但又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只有和平发展,尊重其他国家主权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战争打到后面,比的还是各国的物资储备、科技实力和人员储备。
德国: 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意大利法西斯
日本军国主义
1.认清历史潮流(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变的历史法则)
2.合作与发展才是未来的主流(欧盟、亚太金融合作、一带一路政策)
3.积极探索发展新型环保的清洁能源,加速实现碳中和的绿色环保目标。
4.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道主义的援助,例如美国成立联合国、中国发展世界维和部队。
提出牛顿三大定律,他帮助世人了解科学,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创作了《国富论》,提出了市场经济学说,提倡社会分工与合作的模式,让世人了解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由此让英国形成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好的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世界强国,成为世界称霸国家,也使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成功改良蒸汽机,使英国最先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使英国享受工业革命的红利,生产力的全面进步促使英国成为第一个霸权主义国家。
提出建立关税同盟,让德国在从众多个邦国中实现经济、政治的统一。建立关税同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使商品、资本、劳动力得以自由流通,从而有利于,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建成。从长远来看,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前提。普鲁士接受李斯特的建议,成了建立关税同盟的主导者,也就成为未来的德国统一的领导者。
被称为“铁血宰相”,提倡德国应该通过增强军队力量,利用军队的帮助,实现德意志的统一,而不是简单的,通过议会当中的多数表决。他运用非常出色的外交政策,去获知欧洲其他大国,会如何看待德国的统一,与欧洲各国保持政治外交,为德国的统一扫清了外部风险。
提倡把教育和服兵役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德国中途辍学是违法的行为。由于重视教育,所以教育改变德国的未来。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同时拥有国家的保障,和充分的自由,成就了德意志的科学家,这点是学术健康发展的根本。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凭借智力的资源,使得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二战之后,德国被一分为二,德国人没有为自己发动战争的罪行推卸责任,反而诚恳地回忆自己的错误,接受战争赔偿,并将法西斯主义写入教科书中,警醒德国后人直面错误的历史,这一行为帮助德国人大大地减轻了民族复兴的困难。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德国,回到了欧洲的怀抱,也回到了世界舞台。1990年10月3日,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10月3日也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
美国
在19世纪都被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国门
19世纪都属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日本的文化有很多来源于中国唐朝,受到中国的影响深远。
在近代都提倡过改革,中国有洋务运动(失败)、维新变法(失败);日本有明治维新(成功)。
明治天皇吸取了清政府鸦片战争失败后的教训,大力鼓励日本国内撤除幕府,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完成明治维新的改革,是日本进入了工业化的时代。
同样的危机,为什么日本能成功,因为中国的地理位置易于交流,中央集权太强大,而日本是岛国,中央集权势力较弱,这就使得日本的新政易于推行,而且日本毕竟还是资源少,中国是大国,西方当然是更盯着肥肉,其他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常以大国自居,骄傲自满,拉不下脸,而日本已经习惯了跟国外学习。通俗讲是船小好调头。
中国清朝最后一个掌舵人是慈禧,她在的时候没人能撼动她的权力统治,而慈禧又非常固执和自满,没有意识到近代列强入侵的危机,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
日本在西化时,并没有完全接受西方的文化,而是在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发展为适合本国的一种工业文化。
明治天皇
被称为东方俾斯麦。
彼得大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
共产主义提倡者
提出三民主义,为推翻清朝统治奠定了基础。
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共产主义新中国。
提倡改革开放,大力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