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建立
589灭陈,统一全国
618隋朝灭亡
隋文帝
隋炀帝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制)
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标志:进士科的创立
广纳人才
有利于社会安定与政治清明
调动人民积极性
促进社会劳动
促进教育发展
加强中央集权
618建立
907灭亡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重视人才,知人善任
完善三省六部制
增加科考科目
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严格考察各级官使政绩
减轻人民劳动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重视人才,爱惜人才
减轻人民劳动负担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
创立殿试制度
唐朝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整顿使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重视文教,编写经籍
使唐朝国力上升
755-763
安禄山
史思明
政治腐败
社会经济巨大破坏,唐朝由盛转衰,矛盾激化
节度使权力加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政治腐败,宦官专制
黄巢
给唐朝致命打击
907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特点:政局动荡
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一个必然趋势。
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
增加宰相人数,设立副宰相。
枢密使和三司分割军政,财政大权
文臣担任各地长官
三年一换政策
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设置转运使
防止武将权力过大
有利于社会稳固与安定
加强了中央集权,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维护了国家统一,也导致机构重合,财政开支庞大,出现冗官现象
冗官,冗员,冗财
宋与辽(澶渊之盟)
宋与西夏(宋夏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