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
识记、保持、回忆
编码、储存、提取
和其他活动密切相关
个体心理发展
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机能
三级记忆模型
极短的时间1S
5S--1min
长时间,永久性储存
图尔文
事件
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
自动的、无意识
意识控制下
事实、事件,通过语言传授一次性获得,需要意识参与
如何做事情的记忆,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需要通过多次尝试,不需要意识
未来完成某项活动
过去发生的事件或以前学过的信息的记忆
整个大脑皮层的机能,并非定位在特定的脑区
潘菲尔德
病人对往事鲜明的回忆
记不住
失忆
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
情绪有关的记忆
负面情绪
运动,高级认知活动
情景记忆、工作记忆、空间记忆、时间顺序记忆、记忆编码存储提取
语言记忆的缺陷
非语言刺激的记忆困难
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持久性改变
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度的生理机制
海马能对新习得的信息进行持续数周的加工,再将这种信息传送到大脑皮层中一些相关部位进行更长时间的存储
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分子
麦克高夫
皮质类固醇、后叶加压素、肾上腺素
拉什利
整个大脑皮层
一定部位
程序性记忆系统
知觉表征系统
语义记忆系统
初级记忆系统
情景记忆系统
编码是串行的,存储是并行的,提取是独立的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图像记忆
声像记忆
斯柏林
4-5个
9个
1S
有声像记忆
5个
4S
保持时间短
鲜明的形象性
记忆容量较大9个
经注意转入短时记忆
1min
听觉编码
视觉编码向听觉编码过渡
记忆的最初阶段(瞬时记忆)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向听觉形式过渡
短时记忆也存在语义编码
觉醒程度
加工深度
组块水平
单位
证明组块可以提高记忆容量和效率
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
已有经验建立联系
15-30S
布朗-皮特森技术
短时记忆迅速遗忘
“消退”和“干扰”两个因素分离开
主要是由干扰引起的
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
逐个提取,找到停止
全部检索,做出判断
加因素法(加法反应时技术)
1min左右
语音、形象、语义形式储存
容量有限7±2个
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
遗忘的原因是自然消退和干扰
处在意识中心的信息
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容量优先的记忆系统
语音存储
发音复述过程
视觉和空间
整合视觉、空间和语言信息
容量有限
与长时记忆相连
协调语音环路和视觉空间模板活动
注意资源分配与控制
选择性注意
转换策略
1min以上的记忆
容量没有限制
意义
古诗背诵
构成整体
形象编码
编码时的意识状态
短时记忆+组块有容量7±2
非常大,几乎没限制
内容更加简略和概括
完整合理有意义
更加具体,夸张,突出
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少
儿童时期
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刻测量到的多
客观题
主观题
时间空间接近
外形性质相似
两个对立方面
因果关系
明明知道答案,却因情绪紧张或其他原因想不起来的现象
当时停止回忆,过一段时间再回忆
再认更简单,没有本质区别,再认比回忆出现的早
重要的提取线索
情景依存性的记忆
状态依存性的记忆
编码使建立各种记忆的线索,提取时利用这些线索,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我们记忆的成绩
内容不能保持,提取时有困难
能再认不能回忆
不能再认不能回忆
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
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
艾宾浩斯
无意义音节
节省法
艾宾浩斯本人
先快后慢
进程是先快后慢,保持和遗忘都是时间的函数
间隔的时间为横坐标
保存量为纵坐标
曲线呈负加速型,也叫保持曲线
时间因素
形象的更慢
有意义的慢
材料越少越慢
低度学习
适度学习
150%效果最好
最后,遗忘最少
最先,遗忘较少
遗忘顺序:中间-最先-最后
不占重要地位,不引起兴趣,不符合个人的需要的事情容易被遗忘
消退
受到干扰
先学的对后学的干扰
后学的对先学的干扰
情绪或动机压抑
没有提取线索
1min以上
语义或形象形式编码,语义为主
容量无限制
干扰等原因造成遗忘
清醒状态下
集中注意
深层次加工
材料形象化、韵律化
复习要及时
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阅读与回忆交替进行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精细复述
适当地过度学习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相互结合
编码特异性原则
测试效应帮助记忆
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