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842
林则徐禁烟(1839.6.3~6.25)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840.6)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协商纳税
中英《虎门条约》(1843)
中美《望厦条约》(1844)
中法《黄埔条约》(1844)
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破坏中国主权完整性与自然经济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不满于既得利益
“马神甫事件”(借口)
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856.10~1860)
《天津条约》的签订(俄、美、英、法)
火烧圆明园(1860.10)
《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9世纪50~80年代)
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西方列强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51~1864
鸦片战争失败——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
剥削加重——阶级矛盾加剧
洪秀全金田起义(1851.1.11)
定都天京(1853.3)
1864夏
标志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自强“”求富”
19世纪60年代起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业、汉阳铁厂、湖北纺织局等
建立新式海陆军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没有是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1894)
李鸿章
清政府割地给日本
赔偿白银
开放商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英、俄、德、日、意、法、美
列强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1895春
拒和、迁都、变法
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时务报》《国闻报》
“戊戌六君子”变法历时103天
“扶清灭洋”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1901.9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4,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改革建议
1894.11,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1895,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
流亡海外,为革命做准备
1905.8,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刘道一、蔡绍南
徐锡麟、秋瑾
黄兴、赵声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11.10.10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宣告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中国进步洪流的闸门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12.1.1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2.12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2.15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3.11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民主自由原则
“宋案”
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反袁
解散国会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1915 蔡锷、李烈钧等人在云南宣告独立,北上讨袁
1916.6 袁世凯死,护国战争结束
江苏、江西、湖北
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东北
云南、贵州
广东、广西
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布《敬告青年》
1917 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练习、鲁迅
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最重要阵地
针对北洋政府的尊孔复古逆流
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德先生”与“赛先生”
文学革命
普及白话文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是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五四运动起思想宣传与铺垫作用
打开遏制新思想潮流的闸门
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5.4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
6.3北京学生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爱国宣传活动
6.5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主力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革命性、进步性、广泛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依据
工人阶级壮大,思想基础
1920 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7.2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领导
新思想
新目标
1923.2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1923.6 中共三大
新三民主义
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皇甫军校
1926
湖南、湖北
基本推翻军阀
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1927.4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1927.8.1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标志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夺取政权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1927.9 “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革命乐观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
创新胆略
集体主义
1930.10起 国民党进行四次大规模“围剿”
1933第五次“围剿”
1934.10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三救一转
过雪山草地
1935.10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
1931.9.18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学生示威游行
揭露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打击了国民政府对你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6.12.12
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站到联合的序幕
扭转市局的关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7.7“卢沟桥事变”
标志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以国共合作为主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1937.8
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激发全国人民斗志
1937.12.13
屠杀中国居民与士兵达30万人以上
1938.3~4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战争
振奋中国军民精神
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1938.6起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12
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1937.9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8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人民展开游击战
1940.8~1941.1对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1.1“皖南事变”
各地青年学生弃笔从戎
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加班生产
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
众多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1945.4~6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1945.8.15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
党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
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的坚强核心子主题5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促进中华民族觉醒
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重要基础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1945.8
签订“双十协定”
1946.6
蒋介石撕毁协议,发动全面内战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1948.9 辽沈战役
1948.11 淮海战役
1948.11 平津战役
“实业救国”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鲁迅《狂人日记》
齐白石
徐悲鸿
《义勇军进行曲》
《毕业歌》
小说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