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两条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
国营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有哪几种经济成分?
①社会主义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表现为: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另一种提法: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一体”
“三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变革所有制的两种选择: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
我国经济文化的落后要求相当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
有极其广大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要在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他们
考点五 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必然性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备条件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遵循自愿自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步骤
高级农村生产合作社
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改造方法:和平赎买
“四马分肥”国企工资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956年全行业公司合营进入高潮,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阶段)
“包下来”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
区别对象、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和平的方法即说服教育
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标志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里程碑;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
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劳动人民是主人
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生产力角度)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角度)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角度)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马列主义角度)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