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东方的土地,融入了东方的智慧,吸纳了外来的因子,最终形成一种内涵十分丰富、具有自新能力,并且生生不息的文化体系。
主要指传统文化,即由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民族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化汇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反映了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并且不断为中国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
文化的主体部分是产生在中原地区的汉文化,同时又融合了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
精神内核是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同时又辅以道家和佛家思想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有人才能创造文化,形成文化。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创造不同的文化。
人创造了文化,同时也受约束于文化,最终又要不断地改造文化。
衣食住行
社会行为准则
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大
世界各国人民迫切希望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发达的西方文化给中国文化以巨大的冲击,我们的民族文化要继续保持它的独特性,必须认真了解自己的文化,了解它的发展脉络和变化规律,在同外来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吸取精华、抵制糟粕,进行有益的文化扬弃。
作为中国人,自然就要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要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和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熏陶人格,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既保有民族传统,又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型人才。
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
冯友兰“哲学特性说”;任继愈“宗教特性说”;李泽厚“美学特性说”;梁漱溟“伦理特性说”
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宗法道德标准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中国人的行为准则要合乎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规范;
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提倡在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的交互渗透、兼容并包;
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社会,由安土乐天的心理而产生了一种浓厚的乡土情谊。
当代哲学家 张岱年先生 近年力主中国文化“综合创新”
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分析,去粗取精,批判地继承中西两种文化众值得继承的东西,注意儒家以和为贵思想、道家的批判精神、墨家重视自然科学与形式逻辑的学风、法家以法治国的观点的综合
既不因循守旧,盲目自满,拒绝和排除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也不崇洋媚外,丢弃自我
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文化地成分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和贡献,继承和吸收古代文化众一切有益的东西,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众一切优秀的成果,建立一种性质、结构和功能完全崭新的社会注意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