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活动
参照点:绝对、相对
单位:确定的意义、相等的价值
称名量表
顺序量表
√单位,相对零点,+ -
√单位,绝对零点,+ - × ÷
×单位,×绝对零点,×四则运算
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
个体水平是否达到测验内容领域的某一固定标准
智力测验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学科成就、总和成就、诊断
检测对特定领域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自陈人格测验
人格投射测验
MBTI,16PF,TAT
标准化
非标准化
描述性
诊断性
预示性
基于计算机的测验CBT:直接调题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AT:根据被试水平出题
基于网络的测验IBT:远程测试
非计算机化
个别
团体
找到最佳答案
按习惯方式作答
速度与难度
文字
非文字
分量表
心理特质是一种客观存在-->有数量(麦考尔)-->可测量(桑代克)
真分数 X: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
观察分数 T:实测到的分数
误差分数 E:随机误差(大小、方向不确定)
方差关系
3个假设公理
分类
来源及控制
估计真分数的置信区间
优点
局限
定义
⭐作用
同一量表,同一批被试,测两次
同时连测:等值性系数
不同时:稳定性-等值性系数
将测验分两半,同一批被试
题目间的一致性:所测内容的相同程度
多个评分者,同一批答卷
测量标准误与信度
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
主试
情境
时间间隔
与原测验内容同质、高质量、适当数量
保证题目同质性
难度:接近正态分布,控制在中等水平
提高区分度:得分分布有较宽全距
标准化:主试严格执行施测规则、评分者按标准评分、场地布置等
定义
⭐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逻辑分析法/专家评定法
克隆巴赫法
再测法
经验法
具体
测验内
相容效度
区分效度
多种特质-多种方法矩阵
因素分析法
效标关联法
抽象
相关法
区分法
预期表法
正/负/总命中率
基础率、灵敏度、确认度
预测
所测特质本身特点
测量工具的建构过程(↓系统偏差)
测量工具本身信度
选择正确恰当的校标
效度验证的被试群体:越异质越好(测出不同的心理特质结构)
被试:具一定同质性的团体、标准的应试情境
施测过程:妥善组织;主试:严格执行、评分者按标准给分
精心编制测验量表
通过率
极端分组 27%
0.5±0.2
过难:正偏态(地板效应)
过易:负偏态(天花板效应)
中等:正态分布
离散程度
题目
标准参照测验可不必过多考虑难度
选拔测验难度接近录取率
区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区分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
目的
计划
题目编写
预测:测试分析
组卷
信效度调查<标准化>
编制分数系统
编制使用手册(测验说明)
材料、手续
指导语
测验情境
测验焦虑
与受试者建立良好协调关系
评分技术
年龄当量、年级当量、发展顺序量表
纵向转换
百分等级、标准分数(t分数、CEEB、标准九分数、标准十分数)
横向转换
智商、教育商数、成就商数
转换表
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