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把儿童看做是缩小的成人,是成人的预备
代表:斯巴达
时间:5-15世纪
主要观点:原罪说缘于把人看做是生而有罪的,故儿童自然是有罪的,是需要加以鞭笞和惩戒的。
代表:12世纪的意大利
第二阶段: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
古代希腊文化——思想之种
资产阶级——形成之基
欧洲黑死病——发展之机
儿童非小大人
首先是爱
自然和温柔的尊严
强调后天培养
重文雅的价值
努力与兴趣
重视教学过程
17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近代教育学之父
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教育
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校变成了儿童的恐怖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
他认为在人的身上自然地播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种子,通过教育便可以把它们发展出来
还相信一切儿童都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知识,造就成人
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依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17世纪英国哲学家
与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三人被列为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重要贡献
《论宽容》《人类理解论》和《政府论》
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
把经验视作知识的唯一来源,强调儿童的后天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一系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推动教育的世俗化
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人们应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不能打乱了这个次序
否定了儿童期仅仅是为将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这一观念,而指出儿童亦有独立存在价值
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
它要求科学地认识儿童,从而为科学儿童观的出现,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造就了时势,打好了基础
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受卢梭教育思想影响,尊重儿童天性
首次明确提出使教育、教学心理化的主张
教育应当与儿童心理特点和人性规律相一致,使儿童在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
提倡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
爱是一种原始的能力,只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指导,进行训练,就能发挥其效力
爱的教育是通过母亲与孩子、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信任和唉表现出来的
在关于事物的对象的任何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因素
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题图、劳动教育、德育、智育和教学的基本要素
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家,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860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教育的目的是个人品格和社会道德
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他认为心灵原始是一无所有,只是接受外界印象的收容器
德国教育家,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几个教育家之一
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
1837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称为“Kindergarten”
运用自己的数学和建筑学方面的特长,为儿童设计了6套玩具,称为“恩物”
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顺应其本性,满足其本能的需要
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之父
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心理化”运动与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结合,称为推动儿童发展的实际研究力量
德国生理学家
这本著作是他对其儿子从出生到3岁末的系统观察日记
该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科学地、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实证的儿童心理学的创立
儿童感知的发展
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
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
各国广泛展开教育改革运动,“尊重儿童”的呼声愈益高涨
儿童成为全人类共同瞩目的焦点之一
1899年瑞典女性主义者爱·凯伦的一部著作名为《儿童的世纪》,以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
17世纪早期认为子代都有类似其亲代的构造和形态
1675马尔比基
1759年生物学家沃尔夫《发育论》
生物学家冯·贝尔广泛研究动物胚胎后提出
1864年海克尔提出,也称为重演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
提出人类进步的每阶段,从野蛮到文明都被认为同儿童发展阶段是相对应的
瑞士心理学家 让·皮亚杰
认识到物体恒常性
万物有灵论、不守恒性、不可逆、自我中心性
思维可逆、思维守恒、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世界是混沌的
以主体感受对待世界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
理性思维建立
神经元是用进废退的,人脑可以在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强化或裁减它们之间的连接
儿童通过不断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关键是一些科学实验直接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和探索
以此说明儿童时期是一个处在先天基因与后天学习协调发展的过程
强调“发展”的概念,儿童有其独特的情感、认知、行为特点
人类有义务为儿童提供最好的福利
明确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包括10条准则
首条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
实践层面,欧美国家和日本率先通过以庆典的形式开启了为儿童谋福利的活动
受教育权、发展权
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
把儿童看做小大人--产生儿童概念--儿童概念越来越丰富
成人中心--成人认识到儿童期概念存在--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
成人盲目对待--尊重儿童内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