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百年孤独》
《我不是来演讲》
《霍乱时期的爱情》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该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
男女主人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
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
作者某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各自有家庭的一对情人来到40年前的故地度蜜月,
却被贪财的船夫用桨打死了。这对情人与自己父母年轻时候的爱情故事杂糅在一起,
为作家笔下的虚构小说奠定了时间跨度与张力结构,更为重要的创作契机源自于他
个人对爱情的理解和对拉美文化的认识
在创作期间,作者以父母的故事为原型展开,计划写一篇反应父母生活的小说,小
说中很多情节都能与父母当时的经历结合起来。在小说中,作者还加入了另外一些
人的爱情故事,包括作者自己的
男主人公,追求费尔米娜·达萨
追求失败后,陷入性狂乱中,妄图用其他女性代替达萨
年老之时,仍然热烈追求达萨,并最终获得爱情
只有达萨是真诚待他,在达萨的感召下,阿里萨的爱变得纯粹,
在垂暮之年品赏到了幸福爱情的甜蜜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恋人,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的妻子
她的爱情是深沉的、犹豫的,对阿里萨的爱犹豫不决
医生,费尔米娜·达萨的丈夫,两人之间没有爱的表现
年轻时期,他向达萨提供物质享受
年老之后,达萨向他提供起居帮助
小说以阿里萨和达萨之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主线,不失时机地将其他多种爱情磨练成珠,穿缀于这条主线上
即使阿里萨在数不清的女性上迷失,但仍固执的以为最终能和达萨结合,但却一直无可奈何
达萨与乌尔比诺之间又是另一类的爱情,它如溪水般平静、迟缓却偶有跌宕。但两人并没有为婚姻为爱情做出努力和学习
阿里萨、乌尔比诺所代表的是两种有很大差距的爱情;前者是激情的也毋宁说是带有幻想性质的;
后者是理智的也毋宁说是带有世俗性质的。 两种爱情恰恰是作家两个精神层面的体现: 既充满激情与活力(文学家之个性),又有一颗世俗的平常心(人之共性)
小说末篇阿里萨和费尔米娜则以爱情来结束他们的生命形式。面对死亡,生命的现在性才呈现出来;面对死亡,生命的杂质荡然无存,爱变得更加浓醇;面对死亡,世俗的观念不再能局限那纯净的、永恒的爱情: 实现爱情也就是对生命的执着
小说所描述的时代背景是加勒比海城市的世俗风貌——危及哥伦比亚的三大灾难:战争、霍乱、人为的破坏。 时间跨度从19世纪80年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
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社会孤独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
一种是与生存方式可以联系的表层心理感受,主要由外在环境直接引起 亲人分离后的重聚,相思恋人的结合
随着外界环境的好转,这种社会孤独感就会随之烟消云散
长久地居于人们的心理深处,所处环境的改变也不能轻易地消除这种孤独感
互为表里,有联系也有区别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霍乱时期
作者赋予霍乱一种象征意味——爱情
霍乱能致人死命,也能让人懂得生之珍贵,激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对于小说的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来说,霍乱与爱情的作用相近
作者用令人恐惧的霍乱隐射爱情,似乎告知人们,爱情虽然很甜美,但它折磨起人来,会让人
生不如死。但是,不经过这样的生死考验,也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马尔克斯将自己对爱情的
独特理解投射到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形象之中
阿里萨等待了半个世纪,终于等到了自己的爱人,这样的精神非常令人敬佩。在漫长等待中,
他并没有无所事事,而是不断地让自己变得强大,功成名就后也没有想去拆散别人的家庭,
只是默默的守护。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痛苦的,但是对阿里萨来说是另一种幸福。最终,达萨
被阿里萨感动,两个人终于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