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路(只设置机动车道,必须设中央分隔带):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15-30)
主干路(单独设置机动、非机动、人行道):以交通功能为主,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城市网路主要骨架(15-30)
次干路(机非混行车道+人行道):集散交通,兼有服务功能(15-20)
支路:次干路与内部道路的连接线路,服务功能为主(10-20)
记忆:三三两两
沥青路面:①沥青混凝土、②沥青贯入式和③沥青表面处置
水泥混凝土路面:①普通混凝土、②钢筋混凝土、③连续配筋混凝土、④钢纤维混凝土
仅贯入式、表面处置适用于支路、停车场
柔性路面: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刚性路面:弯沉变形很小、抗弯拉强度大;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土方填料:高液限黏土、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宜采用,可掺加石灰或水泥改善
石方填料: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
刚性基层:碾压混凝土、贫混凝土
半刚性基层:有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柔性基层:沥青稳定类、级配型材料
柔性基层:用于次干路及以下
热拌、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适用各种等级道路
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坑槽冷补,适用支路及其以下
沥青贯入式面层:适用次干路以下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作用
路基: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沉降;性能指标:整体稳定性、变形量控制(口诀:整形)
垫层: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路段,厚度大于150mm
基层:扩散荷载、结构强度、不透水性、水稳性、抗冻性(口诀:阔姐不睡炕)
面层:噪声量、温度稳定性(低温不开裂)、承载能力(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抗滑能力、平整度(口诀:升温成花瓶)
防冻垫层(级配粒料):季节性冰冻地区
排水垫层(级配粒料):用于水文地质条件不良、湿度大
半刚性垫层(无机结合料):用于可能不均匀沉降、变形
防冻垫层厚度=最小防冻层厚度-面层厚度,且≮150mm
垫层不属于沥青路面,属于砼路面
①防止或减轻唧泥、板底脱空和错台
②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
③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基础,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特重交通: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重交通:水泥稳定粒料、沥青稳定碎石
中、轻交通:无机结合料稳定(水泥稳定、水泥粉煤灰稳定、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排水基层
宽度
混凝土面层两侧至少宽①小型机具300mm②轨道式摊铺机500mm③滑模式摊铺机650mm(口诀:小3滑5轨65)
作用:防止板块横向位移,必设拉杆。①纵向施工缝:一次摊铺小于路面宽度②纵向缩缝(切假缝):一次摊铺宽度超过4.5m
作用:保证接缝的传荷能力,避免或减轻错台,保证路面的平整度
①横向胀缝:①临近桥梁或固定构筑物、板厚改变、小半径平曲线处; ②与结构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和填挖土方变化处
②横向缩缝(假):缝宽4-6mm,次干路及支路不设传力杆
③横向施工缝:①留在胀缝处,设置同胀缝;②留在缩缝处,真缝(宽4-6mm),必设传力杆
抗滑性:刻槽、压槽、拉槽及拉毛
灌缝高度:常温与板面平,冬天稍低于板面
水泥:重交通以上、快速路、主干路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
细集料:宜用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2.5以上、粗砂、中砂;海砂不能用于混凝土面层
粗集料:宜使用人工级配,砾石不宜大于19.0mm,碎砾石不得大于26.5mm,碎石不应大于31.5mm
钢筋:具有生产厂的牌号、炉号,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并经复验(含见证取样)合格
灌缝材料:改性沥青类、橡胶类、树脂类、聚氯乙烯胶泥类(口诀:改橡胶树下聚)
悬浮密实结构(AC):内摩擦角较小,较大的黏聚力,高温稳定性差
骨架空隙结构(AM、OGFC):内摩擦角较高,黏聚力较低(粗集料占比大)
骨架密实结构(SMA):内摩擦角较高,黏聚力较高(断级配粗集料)
沥青:优先采用A级沥青、B级沥青可作为次干路及其以下面层,不宜使用煤沥青
粗集料:憎水性,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表面粗集料压碎值≯26%
细集料:热拌密集配中天然砂用量不超集料总量的20%,SMA、OGFC不宜用天然砂
矿粉:快速路、主干路沥青面层不宜用粉煤灰
纤维稳定剂:不宜用石棉纤维;250℃高温条件下不变质
沥青技术性能:粘结性(针入度)、感温性(软化点,低速=高温=重载)、耐久性、塑性、安全性
口诀:结温塑耐安
①普通沥青混合料:适用次干道、辅路、人行道
②改性沥青混合料:适用快速路、主干道;与AC相比具有较高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耐磨耗、较长使用寿命
③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适用快速路、主干道,是间断级配骨料(沥青、粗集料、矿粉多;细集料少)
④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适用快速路、主干路(快、重、单向道路)
再生机理:现场热再生①沥青混凝土熔化,耙松,②掺入再生剂和新沥青料,重新摊铺、碾压
再生剂(轻质油分)技术要求:适当的粘度、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流变性质、表面张力、耐热化和耐候性
口诀:张奶奶分榴莲
热再生:加入再生剂,热再生再生深度浅,有反射裂缝;
冷再生:加入的是再生结合料(乳化沥青、水泥等),再生深,消除反射裂缝;再生后只能做基层
试验指标: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口诀:空旷宝马流)
检测项目: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口诀 :车冻残)
1)重力式:①依靠自重挡土;在墙背设少量钢筋,将墙趾展宽或基底设凸榫抵抗滑动,可减薄墙体、节省混凝土
2)衡重式:①上墙利用衡重台上的填土下压作用和全墙重心后移增加墙体的稳定性;②可降低墙高、减少基础开挖
3)悬臂式:①由立壁、墙趾板、墙踵板组成;②墙高时,配筋多,不经济;③主要依靠底板上的填土重量维持挡土构筑物的稳定
4)扶壁式:①沿墙长,加筑扶壁,使墙面与墙踵板连接;②比悬臂式受力条件好,墙高时较悬臂经济;③主要依靠底板上的填土重量维持稳定
5)带卸荷板的柱板式:①由立柱、底梁、拉杆、挡板和基座组成,借卸荷板上土重平衡全墙;②基础开挖较悬臂式少;③可预制拼装、快速施工
6)锚杆式:①由肋柱、挡板、锚杆组成,靠锚杆固定在岩体内拉住肋柱;②锚头为砂浆锚杆
7)自立式(尾杆式): ①由立柱、挡板、拉杆、锚锭块组成,靠填土本身和拉杆、锚碇块形成整体稳定;②结构轻便,预制拼装,施工快速;③基础简单
8)加筋土:①由填土、拉筋和面板组成,加筋与土之间摩擦力及面板对填土的约束,使拉筋与填土结合成整体柔性结构,适应较大变形
1)挡土墙基础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序施工。
2)施工中应按设计规定布设挡土墙的排水系统、泄水孔、反滤层和结构变形缝。
3)墙背填土采用透水性材料
4)挡土墙投入使用时,应进行墙体变形观测,确认合格要求。
挡土墙受力:(1)主动土压力(土推墙,挡土墙与填土的移动方向一致,最小);(2)静止土压力(挡土墙保持不动 ,中);
口诀:小主盖大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