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
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
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
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他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
刑法残酷
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更加残暴
繁重的赋税和徭役
残酷的刑法
秦二世的暴政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
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它们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激励后人,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在反秦浪潮中,项羽、刘邦带领的军队逐渐壮大
项羽的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刘邦率军直抵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
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公元前 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减轻农民的赋税
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注重农业生产
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重视“以德化民”
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以身作则,在位 20 多年,生活简朴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
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
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
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
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
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制度
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有利于各地之间的交通往来
秦始皇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有利于抵御匈奴的进攻
商鞅变法
公元前 230年:开始统一
公元前 221年:完成统一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始皇
中央政权
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制定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开凿灵渠;修筑长城
秦始皇的统治:急于求成、暴虐
刑法残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
陈胜、吴广: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
公元前 202年,建立汉朝
汉高祖:刘邦
“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