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历史
1500之前为古代史
1500--1900近代史
1900至今为现代史
南方古猿阶段--440万年~100万年前--两足直立行走
能人阶段--200万年前~175万年前(最早的能人生存在180万年前)
--以石块为材料制造简单的工具
直立人阶段--170万年~20万年--会使用火
--最早直立人化石是1890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
--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北京猿人的化石和时期
智人阶段--分为早期智人(远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现代人)
--25万年~10万年--会人工取火
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代表物:金字塔
发源地: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也称两河文明或两河流域文明
其经历了很多阶段,最早阶段是苏美尔阶段
故也称:苏美尔文明
其是西亚最早的文明
其还包含的阶段有古巴比伦文明
在此出现过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
发源地:印度河流域
人物:雅利安人
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国教:佛教
斯里兰卡人借用印度字母创造了僧伽罗字母
尼泊尔、锡金和中国西藏都借用印度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发源地: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
希腊vs特洛伊
期间的文学作品:《荷马史诗》、《阿伽门农》
雅典(以弱胜强)vs波斯帝国
马拉松赛事长度:42.195公里
法国vs英国
战争胜利使法兰西完成民族统一,
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
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
历史上耗时最长的战争
期间发生故事:圣女贞德
从公元前9世纪起
于公元1世纪前后扩张,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称霸地中海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西罗马帝国--定都米兰--后迁都拉文纳
--亡于476年
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
--定都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丁堡(土耳其最大城市)
--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
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历史政权
帝国建立者:居鲁士二世
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达到鼎盛时期
横跨亚细亚洲、阿非利加州、欧罗巴洲(亚非欧三大洲)
覆灭原因:波希战争(希腊胜利)
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创立者:奥斯曼一世
国教:伊斯兰教
1453灭掉东罗马帝国,帝都伊斯坦丁堡
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1992年,帝国被推翻
此前,领土不断被沙俄和英法等国蚕食
地点:雅典
内容:设立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四百人会议为常设机关,也是行政机关
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
性质:民主化政治制度
地点:波斯帝国
目的:为了巩固波斯人的统治和专制政权
内容:确立君主立宪制
将帝国分为20个行省和五大军区
统一币制,修建驿道,整顿赋税
地点:古代巴比伦
人物: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性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
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此法典被刻在黑色玄武石上
此法典维持的是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制度,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
起源希腊
圣经:新旧约全书
信仰人类有原罪
发源于犹太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1488年--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
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时间:14世纪--17世纪的文化运动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幸福
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
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运动首先表现在文学艺术领域
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谈)
艺术三杰--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 壁画)、米开朗琪罗(大卫 · 雕塑)、达芬奇(蒙拉丽莎的微笑 · 油画)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达到光辉灿烂的鼎峰时期
时间:1517年
起源:罗马教皇以修建教堂之名,向教民兜售赎罪卷
激怒了德意志威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
他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以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意义:
奠定了新教基础,瓦解了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
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
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约翰·卫斯理
启蒙运动
以法国为中心
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
兴起国家:英国
时间:17世纪--18世纪欧洲
性质:
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继文艺复兴后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
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核心思想:“理性崇拜”
代表人物:
伏尔泰--法国--《老实人》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
卢梭--《爱弥儿》《忏悔录》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
时间--14世纪--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
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抢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
时间:1640年--1689年
事件发展:
开始: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会议
结束:1688年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
结果:1689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
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
性质:
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
时间:18世纪初
内容: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影响:增强俄国军事力量,保证俄在北方战争中战胜瑞典
意义:
推动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
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开端:英国纺织工业出现“珍妮机”
开启机器代替人工
崭新阶段: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时间:18世纪60年代
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瓦特改良蒸汽机,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意义:开启了工业文明时代,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补充--
相关国家:英国、法国、美国
相关人物:瓦特、史蒂芬森
新能源:改良蒸汽机、动力机
1775年--1783年
性质: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
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殖民战争
1776.7.4--美国独立纪念日--《独立宣言》
领导人:华盛顿--美国国父
1861年--1865年
性质:美国内部唯一一次内战
领导人:林肯
影响:签署《宅地法》,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导火线: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
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
第一等级--天主教教士
第二等级--贵族
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
开始时间: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起义,起义者攻击巴士底狱(专制统治的象征)
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热月政变
结果:
1789年8月26日
法国制宪会议(第三等级成立的)通过《人权宣扬》
规定资产阶级社会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基本原则
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私有资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性质:
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伟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意义:
不仅结束了法国1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且动摇了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的封建制度基础
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
时间:1804年--1814年
事件发展;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政权,自任第一执政
1804年--加冕称帝--将共和国变为帝国
--同俄国人讲和--与奥地利人缔结《吕内维尔条约》--与英国达成和平协议
1813年10月--法军在“莱比锡会战”失败
1814年4月-- 宣布退位,被流放至意大利的厄尔巴岛(在此建立百日王朝)
时间:1815年
英国、普鲁士vs法国
欧洲史上最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间接导致德国及意大利的统一运动
时间:1810年--1826年
西属美洲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解放战争
时间:1864年--1871年
第一次--普丹战争: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vs丹麦
第二次--普奥战争:1866年--普鲁士vs奥地利
第三次--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vs法国
最终,普鲁士完成对德国的统一
又译为《共产主义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时间:19世纪60年代
性质: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自上而下的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内容: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
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
建立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推动“殖产行业”
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
提倡“文明开化”
社会生活欧洲化
大力发展教育
影响:使日本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也是日本走上对外侵略夸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亚洲邻国造成沉重的灾难
国际工人协会 1864年成立
马克思--创始人之一、实际的领导人
目的:组织联合各国工人阶级,保卫工人阶级利益,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
1871年3月17日,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巴黎公社由此成立
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曾短暂地统治巴黎政府
第二次工业(科技革命)革命
电气时代
导致产业结构大调整
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
产生原因:欧洲国家、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完成,促进经济的发展
显著成就:电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内燃机的创造和使用提高了生产力,改革了交通运输
1829--史蒂芬森 · 英国--火车(名为“火箭”)
1875--贝尔 · 美国--电话
1886--朱卡尔 · 木茨和戈特利布 · 戴姆乐--德国--汽车
1898--马克尼 · 美国--无线电通信技术
1903--莱克兄弟 · 美国--飞机
美国vs西班牙
时间:1898年
性质:美国对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发动的侵略战争
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时间:1869年修筑通航
贯通苏伊士海峡,连接红海和地中海
欧洲到印度和西太平洋的最近航线
亚洲和非洲的交界线
时间:1914年--1918年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
时间:1917年
成果: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经过:在布尔舍维克党领导人 列宁的带领下,推翻了沙俄专制统治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9年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和战败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
《凡尔赛合约》(针对德),和其他条约(针对其他战败国)构成凡尔赛体系
确立了由美、英、法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宗旨: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被联合国取代
印度人民反抗应该殖民统治的运动,属于民族解放运动
领导人:圣雄甘地
特点:非暴力、不合作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前任总统胡佛采取“放任”政策,由市场自身去调控经济
新政内容:挽救银行危机,改革和开始管理金融体系
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往各州拨送救济款物
“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以立法形式巩固新政结果
期间颁布的法令法规--
《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
《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障法案》、
《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
特点:复兴、救济、改革
反法西斯同盟: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德国、日本、意大利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在太平洋夏威夷岛)--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加二战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历史性转折点--人类历史最大规模、最血腥的战役之一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欧洲西线战场--8月19日结束--世界上最大一次海上登陆战役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罗斯福)、苏(斯大林)、英(丘吉尔)
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举行雅尔塔会议,也称克里米亚会议
1945年--苏联攻占柏林,德国投降--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在美战舰“密苏里号”签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审判--亚洲审判称为“东京审判” 欧洲审判称为“纽伦堡审判”
欧洲复兴计划
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
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945年10月24日--美国加州旧金山--签订《联合国宪章》--标志组织成立
联合国目前共有193个成员(2012年末),总部在美国纽约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又称新科技革命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发展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
信息时代
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设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首都)
性质: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成立的国际军事集团组织
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
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
对应--苏联的华约组织(华沙条约)--1991年解散
1950年6月25日朝鲜突袭韩国
9月15日“联合国军”于半岛西海岸登陆,大举北犯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志愿朝鲜
1951年7月10日美国同意停战谈判
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经历的三个阶段
荷兰、卢森堡、比利时三国经济联盟
欧洲共同体
欧盟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的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
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诞生--欧盟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59年9月--苏联的月球2号--世上首个登陆月球的探测器--撞击月球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登月第一人
1969年--1972年
简称越战,也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
越南民主共和国(共产主义0、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越共)vs越南共和国(南越)、美国
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
1979年12月末
苏联入侵阿富汗,进行长达10年的战争
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最大的失败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
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是冷战结束的标志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帮助科威特对抗伊拉克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用飞机撞击美国纽约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
又称美伊战争
2003年3月20日,以美英为主的联军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元谋猿人:170万年;云南元谋发现牙齿石器;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
蓝田猿人:110-115万年;陕西蓝田
北京猿人: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发现头骨;使用火
山顶洞人:2.7-3.4万年;北京周口店;人工取火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文化(母系社会繁荣阶段):发现最早的植被--栗
——仰韶流域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
山东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制
新时期晚期(父系社会晚期)出现金属工具(铜)
黄帝、炎帝:涿鹿之战(黄炎VS蚩尤)、阪泉之战(黄VS炎);
仓颉创造文字;先蚕圣母螺祖发明养蚕技术
尧舜禹的时代:部落采用民主方式推选首领;尧开创禅让制、大禹治水
三皇五帝:三皇——天皇、地皇、泰皇
五帝——唐尧、颛顼、帝喾、虞舜、黄帝
禹为夏朝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奠基者);启正式建立夏朝
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建立了最早的国家机制监狱、刑法(《禹刑》:我国第一部奴隶制法典)
开启世袭制;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改变
商汤灭夏;夏桀骑人为乐
盘庚(中兴贤王)迁都殷城(河南安阳)
商朝(最早有文字记录的朝代)开始有文字记录;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保留我国古代日食、月食、行星的记录)
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有“镇国之宝”之称,我国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代表商朝青铜制作的最高水平
武王伐纣:牧野大战;纣王酒肉池林
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文王定都长安(陕西西安)
周武王定都镐京(陕西西安)
经济: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政治:分封制(上贡)--始于周武王,为巩固统治,建立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爵位:公、候、伯、子、男
宗法: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为纽带)
分为春秋、战国(涉及到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
齐恒公(最早称霸)、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晋VS楚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韩、赵、魏、楚、燕、齐、秦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奖励军工、按功授爵
建立县制、重农轻商
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统一度量衡
百家争鸣
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基本上形成传统文化体系
儒家(孕育了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老子、庄子
法家(其变革精神为政治家、思想家提供理论武器):韩非子、李斯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定都咸阳(陕西)
法家思想
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建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中央三公九卿 地方郡县制;制《秦律》严刑峻法;统一货币(圆形方孔);统一度量衡;书同文 车同轨(书 小篆)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公元前213年;纳李斯建议;焚除《秦律》以外的列国史记;禁私学 学法者以官吏为师
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汉朝困扰:匈奴侵犯
汉高祖定都长安
破釜沉舟(项羽--巨鹿之战 以少胜多)
衣锦还乡
鸿门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楚河汉界(象棋由来)
亥下之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尊崇道家无为之治:宽刑减政、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倡儒学,禁止其他思想传播,实现思想统一
君权神授
在长安兴办太学
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119年,两次;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新疆,到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
大破匈奴:卫青、霍去病(冠军侯、封狼居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李广(飞将军)
匈奴和亲(西汉政府对少数民族势力的最主要策略)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绍君出塞(匈奴韩邪单于)
王莽改制:公元1年建立新朝,激化矛盾导致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起义;终被刘秀(光武帝/光武中兴)打败
官渡之战(乌巢):公元200年,曹操VS袁绍,以少胜多,为曹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草船借箭(赤壁):公元208年,刘吴VS曹操(周瑜正面战场),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三国时期维持60年):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河南);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南京);吴国最后灭亡
八王之乱:西晋;司马氏内部争权夺利;历时16年;西晋快速灭亡的重要因素;此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六国时期
淝水之战:东晋;东晋VS前秦;以少胜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迁都洛阳(河南)
颁布均田制:农民向国家缴纳租、调、服兵役、徭役
穿汉服、学汉语、采汉姓、与汉族通婚
南朝:宋、齐、梁、陈四国更替,建都建康(南京)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至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帝位,建立隋朝,统一全国)
隋文帝(开国皇帝)、隋炀帝
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吏、户、兵、刑、工)
开设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废除九品中正制(魏晋)
公元605,隋炀帝主张修建“京杭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公元618年李渊推翻隋朝统治建立唐
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于长安宫城的玄武门发动兵变
唐高宗被逼退位,李世民上位称 唐太宗
贞观之治:公元627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开创唐代繁荣昌盛的局面
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由长安出发西行天竺,将其佛教、地理、风土等编写成《大唐西域记》
该书成为中亚、印度半岛、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藏王松赞干布,将大量汉族文化传入藏族地区
公元690年,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该时期称为“贞观遗风”
鉴真东渡:鉴真先后六次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促进日本佛学、医学、建筑、雕塑等文化
开元盛世:唐玄宗通知前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社会安定,唐朝进入全盛期
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唐玄宗末期 唐代宗初期),节度使安禄山起兵范阳
直至公元763年叛乱平息,维持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由盛转衰(人口5300万人--不到1700万人)
遣唐使:隋唐时期,中国和朝鲜、日本往来密切;日本多次派遣留学生和遣唐使来唐学习
日本的平假名来源于中国草书,片假名来源于楷书
黄巢起义:公元875年,王仙芝、黄巢先后在河南、山东起义;公元881年起义军攻占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大齐”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义在东京(河南开封)的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
赵匡义建立宋朝,定都东京
宋朝(公元960--公元1279年)
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
近代文明
(近代史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
(现代诗开端:五四运动)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开山者
主持编译了世界地理著作《四洲志》
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江面)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1、开放广东、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中国海关收取英国进口关税,中国应与英国商定
3、赔偿英国2千8百万银元
性质: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
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第一次鸦片战争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时间:1851年1月11日--1864年7月
过程: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于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1864年7月--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曾国藩奉命镇压
文件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理想化)构建了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事件: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结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
中国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平方公里领土
火烧圆明园: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
圆明园--万园之园;法国雨果在著作中提及此事,将英法联军成为两个强盗
领导人物:
中央--恭亲王 奕诉
清朝统治阶级内部部分人士
方式:引进先进的西方武器和科学技术
口号:“自强”、“求富”
目的:巩固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江南(机器)制造局--是当时的现代军事工业生产机器--也是现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张之洞--汉阳铁厂
甲午中日战争
1880s中法战争
中国胜利但依旧让出很多权益
甲午战争是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战役: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中出现民族英雄--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给邓世昌的挽联)
结果: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给日本
2、赔偿2亿两白银
影响: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898.6.11--1898.9.21(百日维新)
开端:公车上书
过程:
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
9月21日,发动宫廷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废除大部分新政
变法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性质:资产阶级爱国救亡的改良运动
时间:1900年6月--1901年9年
联军侵犯路线:大沽--天津--北京
《辛丑条约》--英法日美俄奥意德荷比西
赔偿白银4.5亿两(本金加利息共9.8亿两)
划定使馆区,镇压国内反帝斗争(义和团运动)
影响: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反封建社会
1894年11月 孙中山于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 东京成立同盟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过程:
开端--1911.10.10--武昌起义
(辛亥首义/武汉首义)
中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
结果--1912.2.12 清朝发布退位诏书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篡夺革命果实,革命失败)
意义: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时间:1915年9月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口号: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
标志/事件: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思想: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影响:猛烈冲击了千百年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
对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起因:巴黎和会上,德将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时间:1919年5月4日
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标志:中国从旧民主主义迈向新民主主义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法租界 浙江嘉兴--南湖 红船
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宣告中共共产党正式成立
意义:中共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国共第一次合作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标志:国民党改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时间:1927年8月1日(建军节)
人物: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刘伯承
意义:
打响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的新阶段
时间:1927年9月9日
人物:毛泽东
地点: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
团队:工农革命军(红军)
性质: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意义: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原因:左倾错误思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过程:14个省、8座大山、24条大河
结果: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于甘肃会宁会师
时间:1935年1月15日--17日
性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独立进行会议
意义: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议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时间:1945年5月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党的三大作风
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国共对战--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也称:奉天事变、沈阳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结果:中国东北全部沦陷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七七”事变
变相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9月22日)
(《国共合作宣言》)
也称:卢沟桥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
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
中国民族抗战的导火线
变相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9月22日)
(《国共合作宣言》)
时间:1945年8月15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
每年9月1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
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夏(7月)
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代表人物:(志愿军/最美奋斗者)
黄继光--胸膛堵住敌人地堡机枪眼
邱少云--避免队员暴露在烈火中牺牲
勿谓言之不预也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12月
《...关于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标志着总路线的最终形成
时间:从1953年起--1956年(三大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内容:对我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影响:使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状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主要的所有制形式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生在经济建设领域
时间:1958年--1960年
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忽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共产”风
时间:1966.5--1976.10
中共十一届三总全会后,共产党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随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1984年12月中英双方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签署声明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15日--28日 北京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也称”五四宪法“
宪法规定:
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的性质--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 北京
从根本上冲破“左”倾错误
重心转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上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
开辟中共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机器
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
团结人民,实现工农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建设高度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形成了中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党的基本路线
提出“我国经济体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理论;明确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三个代表理论
三大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