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肌纤维上有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分布许多相互连续的节段
是肌肉实现收缩与舒张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肌腹-肌束-肌纤维-肌原纤维-肌小节
收缩蛋白
粗肌丝分子形态呈杆状,有头,形成等距离的横突
特点:能与ATP结合,具有ATP酶的活性;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细肌丝上相应的位点结合,从而带动细肌丝向肌节中央滑行
收缩蛋白
原肌球蛋白(原肌凝蛋白)
含有亚单位,对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钙离子具有高亲和力
对肌丝滑行起调节作用,故称调节蛋白
和肌原纤维垂直的横行管道系统,是肌肉内凹形成的,凹入的部位相当于Z线
横管内腔与细胞外液想通,将肌膜的兴奋传入细胞内
和肌原纤维平行的管道系统,与横管相靠近的部分管腔较膨大,称为终末池,是钙离子的贮存库,与肌肉收缩有关
横管和两侧的终末池合称三联管
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长度变短,导致肌肉缩短
过程:兴奋-收缩耦联、横桥运动引起肌丝的滑行、肌肉舒张
动作电位沿横管系统传向细胞深部和三联管,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末池释放钙离子,与亚单位结合,最终导致肌丝向中间滑行,触发肌肉收缩
活组织或细胞不论在安静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显示出电现象
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
细胞受刺激时,外负内正,传导是双向的
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
神经-肌肉接点是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相接近并进行信息传递的装置
化学传递,递质是乙酰胆碱
兴奋传递是1对1的
单向性传递,不能逆传
时间耽搁,0.5-1毫秒
高敏感性
伸展性、弹性、粘滞性
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
条件:刺激强度、刺激作用时间、刺激强度变化率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刺激时,被刺激细胞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并收缩一次
给肌肉一连串的刺激,若第二次刺激落在第一次刺激的舒张期,即肌肉在收缩过程中尚未完全舒张,就产生第二次收缩
每一次刺激都落在上一次收缩的收缩期,肌肉在收缩过程中不能完全舒张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肉缩短
实现各种加速运动和位移运动。如:高抬腿、屈肘、挥臂扣球
肌肉收缩过程中速度保持恒定,如专业等动器械、自由泳手臂划水动作
肌肉收缩时在整个运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肌肉受到外界阻力没有变化,肌肉产生张力不变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肌肉拉长
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的作用,肌肉的离心收缩可防止运动损伤。如:落地缓冲、步行下楼梯、下坡跑、下台阶
离心收缩锻炼效果最好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收缩,但长度不变。是静力工作的基础。
起支持、固定和保持某一姿势的作用。如:体操十字支撑、直角支撑、悬垂、站立、武术中的站桩
先做离心式拉长,再做向心式收缩。如:跳深练习(股四头肌)、连续蛙跳
慢肌纤维:红肌
快肌纤维:白肌
色泽划分
快肌直径大于慢肌、快肌线粒体数量小于慢肌、快肌毛细血管少于慢肌、
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快肌高于慢肌
无氧代谢:快肌高于慢肌
有氧代谢:慢肌高于快肌
快肌快于慢肌
快肌大于慢肌
慢肌比快肌强,快肌容易疲劳
快肌纤维百分比高于慢肌
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快肌
两者相当(如中长跑、自行车)
腿肌中慢肌占优势
腿肌中快肌占优势
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