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有机生命体活动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
太空生理学
潜水生理学
高原生理学...
神经生理学
心血管生理学
消化生理学...
研究人体功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离体细胞分子、分子实验法
活体解剖法、慢性实验法
生理学理论实践都很强-(William Harvey创立了现代医学,发现血液循环)
兔的动脉血压调节实验
蟾蜍坐骨神经标本-腓肠肌标本制备
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使其所处的环境接近自然环境,观察记录器官活动或者生理指标的变化
人体生理研究
科学方法是解开生理学问题的钥匙
使生命机体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物质代谢(合成/分解代谢)
能量代谢(能量的产生和转换利用)
即机体感受到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或者特征
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简称阈值
刺激强度 < 阈值 =阈下刺激
刺激强度 > 阈值 =阈上刺激
刺激强度 = 阈值 =最适刺激
超过最适刺激的称为强刺激(或超强刺激),容易造成组织细胞的疲劳和伤害。
足够的刺激时间
适当的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活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者特性称为兴奋性
兴奋性∝1/阈值
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变化
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的运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
与兴奋相反
机体按照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程称为适应
高原人群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高
寒冷添衣物
适应能力是生物体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服现象(即产生适应性变化)
生殖是机体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征性活动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技术(ICSI)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生命周期中有一个随时间进展而表现出的功能减退、衰弱以及死亡的过程
全身性
进行性
内在性
衰退性
人体结构成分的衰老
细胞数量的减少
机能改变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应迅速
作用快(局限性)
调节幅度大
精准
先天形成
后天学习
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并作用与靶细胞上受体,影响靶细胞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
激素
特殊化学物质
eg:白细胞介素
eg:胰高影响分泌胰岛
eg:胰岛素
eg:血管升压素
eg:神经-体液调节
广泛
调节幅度小
灵敏度低
反应缓慢
细胞或者器官凭自身特性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反应
调节强度弱
影响范围小
灵敏度低
局限于某组织或器官
比较器、控制部分、受控部分
使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节控制部分,使受控部分的活动与原始活动方向相同
打破系统原有的稳定状态
使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节控制部分,使受控部分的活动与原始活动方向相反
使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利用输入或扰动信号(前馈信号)的直接控制作用构成的开环系统
该前馈活动使机体的调节控制更具有预见性和适应性
控制部分的活动不受受控部分的活动
细胞内液(2/3)
组织液(3/4)
血浆(1/4)
淋巴,脑脊液
无机盐(Na Cl Ca...)
细胞的必需营养物质(糖、氨基酸...)
代谢产物、氧、二氧化碳...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eg:温度、渗透压等)保持相对恒定
内环境的稳态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形态,而是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
维持稳态是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生物节律是机体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机体的各种功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节律性变化
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