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学习者的视觉搜索效率
统计并分析对教学内容区域的注视时间比例
对教师区域的注视时间比例
在教师区域与教学内容区域之间的眼跳次数
运用眼动技术探究中学生在观看教材版图时的注视特征,优化版图设计
通过眼动追踪技术研究学生学习课程时的数据并进行改进
衡量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与学习效果,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教育客体系统认知关注不够
对受众的“入耳入脑入心”问题研究不足
缺少对个体内在认知规律的探索
对教育客体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的把握不够精准
对教育内容的传播效果缺乏系统测评
探索大脑信息加工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机制
运用眼动技术采集脑外数据等生理信号
利用可穿戴无线便携式干电极脑电系统采集思政课脑电、脑成像数据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刺激与教育客体认知态度、行为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定量评价指标
显性思政教育
隐性思政教育
通过活动的设计让教育对象的脑波达到“放松状态”(α波状态)
科学开展隐性思政教育,优化教育效果
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
静态描述多动态分析少
宏观研究多中微观研究少
有效揭示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加工过程
将眼动追踪与EEG、FNIRS和FMRI等神经影像技术相集成
收集更多的认知数据
推测大脑的神经活动
拓宽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提升研究科学化水平
运用眼动与脑电技术来记录学生对不同形式材料的认知加工与情感态度变化等数据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媒介载体的视觉传播样态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的视觉传播转化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实践困境:技术单一影响评价实效性
生态困境:体系静态弱化评价系统性
思维困境:结果导向挤压价值多元性
依托眼动与脑电等技术拓宽数据来源
的广度,提高数据分析的效度
坚持技术理性,优化评价体系
实时数据收集,实现评价数据动态分析
用技术手段、技术方法、技术思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