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
“凯迈特”即“黑土地”
哈姆语:北非土著
塞姆语:西亚人种
崇尚白色-白冠/国库称白屋/鹰神荷鲁斯
崇尚红色-红冠/国库称红屋/蜜蜂神或眼镜神
埃及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
萌芽:涅伽达文化Ⅰ期(阿姆拉特时期)公元前4000年-前3500年
发展:涅伽达文化Ⅱ期(格尔赛时期)公元前3500-前3100年
涅伽达Ⅱ期
特点1:国家很小。人口不多
建在交通要塞上
由城墙围起来成为一个要塞
时间:BC3100-BC2686年(第1-2王朝)
地位:第一王朝的建立者/埃及国家的建立者和统一者
建立要塞城市:白城(孟斐斯)
分别在上下埃及加冕,“上下埃及之王”(拥有双重身份)
按照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分别设立了国库,实行各自独立的财政管理
分别保留自己的宗教中心,设立圣城
要求和必然结果
使尼罗河成为加强埃及南北交流的纽带
灌溉农业
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采用了“荷鲁斯和塞特”双重头衔
背景:随着国家的统一和阶级矛盾的加剧,原来小国寡民的国家机器过于薄弱,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特点:①以国王为中心;②王位世袭制出现;③王权神化加强
现象:出现的马斯塔巴式王墓和贵族墓
时间: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81年(第3-6王朝)
都城:孟斐斯
又名:金字塔时代
背景:国家统一/水利灌溉系统的修建/由两头年牵引的重犁/尼罗河的淤泥
农业:农业技术还很原始,但粮食产量可供养古王国时期庞大的政治阶级的国家机器和手工业者
手工业:农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条件/水平很高、门类多(可能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采矿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建筑业高超(如神庙、金字塔)
畜牧业:畜养猪羊猪驴为主/占有一定的地位水草丰美的三角洲地区
国内外贸易:有一定发展,但仍然处于物物交换的水平上/对外贸易往往是同对外掠夺相结合的
特点:王室经济、神庙经济、官僚贵族奴隶主的经济占有极大的比重(支配)/自给自足,与市场缺少联系
麦尔特:劳动者,剥削对象。
对行政权力:王国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和代表/宰相维西尔/官吏对国王负责,感恩戴德
对国家经济:朕即国家,将全国财政置于国王的控制之下
对军队:由国王直接统帅,战时常常御驾亲征/常备军和临时征召部队 常备军:驻守边境要塞
临时征召军:多半是常备军
世俗法庭:维西尔是最高法官,国王可插手,一般处理重大事件
神庙法庭:一般只处理一些很不重要的民事纠纷
对地方行政:诺姆(州),州长诺玛尔赫/上埃及官邸监视地方诺玛尔赫 世袭/国王任命
多半是地方旧贵族
古王国初期:王权能空时;后期:极大的分离倾向
王室家族控制朝政:王家贵族控制朝政、高级显宦多为王室家族成员
对其宦民有无限权威:国王凌驾于国家之上,一切宦民似乎都成了他的奴仆
古王国初期及其以前:鹰神荷鲁斯是王权的主要保护神
古王国时期:太阳神拉神,在第五王朝占了上风
结果:古代埃及奴隶主养成了整整一个祭司集团
始建:第三王朝第一个国王乔塞尔
斯涅夫鲁时期(第四王朝第一个国王):从层级金字塔向真正角锥体金字塔转变
胡夫金字塔(第四王朝)
意义: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周围有许多贵族的马斯塔巴→君主专制对其臣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负担、消耗了国家的人力和财力、阶级矛盾、削弱君主专制实力→人民起义
阶级矛盾→王权更加依赖神权势力和地方贵族→神庙和地方贵族势力膨胀
沉重的剥削→国内矛盾→大规模的人民起义
外族入侵(来自西亚的贝督英人游牧部落)
赫拉克列奥波里(在埃及中部)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北部三角洲和中部埃及的广大地区→建立了9-10王朝
培比二世(第六王朝国王)的长期统治→政治僵化→分裂割据、小国林立
战争不已→灌溉系统破坏→农业受阻→经济落后
《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训》→强调了王权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国王对宦民尽义务
君主专制不负存在,君权神授理论破产,再也不能让人信服
底比斯(埃及南方)→刚柔并举的政策→打败了赫拉克列奥波里,建立了11王朝→重新统一了埃及→开始中王国时期
力图加强对中央和地方政权的控制
但是王权相对软弱,贵族(地方、神庙)的势力十分强大
得到沿袭
效果显著,君主专制再次强化起来
时间:公元前2040-前1780年(第11-12王朝)/首都:底比斯/崇拜:阿蒙神
涅杰斯阶层分化
在政治上的发展与王权息息相关
王权同地方贵族斗争的重要支柱
力量仍然十分软弱
第一中间期时是各诺姆军队的重要来源
继续对外战争
灌溉事业的发展
犁的改进
关于饥荒的报道明显减少
青铜器使用广泛
卧式织布机
玻璃制造业
开采西奈铜矿
新兴起了一些工商业城市
商业文书
国外贸易
涅杰斯的强大
奴隶主累积大量财富
涅杰斯的兴起和阶级分化
大量居民破产、贫穷,甚至变为奴隶
劳动者同统治者的矛盾十分尖锐
王权与地方贵族的矛盾之外,王室、宫廷内部争权夺利
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经历了极大的震荡
“强有力的涅杰斯”成了被打击的对象
十三王朝的埃及又陷入分裂→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BC1786-1567年)
建立了第15、16王朝,统治过大半个埃及
承袭了埃及原来的一套,企图尽可能的使用埃及人的习惯和吸收埃及人的文化
客观上对埃及和西亚交往起了沟通作用
和平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