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分为内膜、中膜、外膜三层
b,特点:内膜中内弹性膜不明显,W-P小体丰富,储存了大量的vwf因子,参与凝血;
中膜最厚,40~70层弹性膜
外膜较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c,功能:保证外周血流的连续性,产生舒张压
a,分为内膜、中膜、外膜三层
b,特点:内膜的内弹性膜明显
中膜较厚,10~40层平滑肌
外膜可见外弹性膜
c,功能:控制器官和部位的血流量,从而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血液的重新分配,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
(1)小A:内膜的内弹性膜明显
中膜外膜厚度接近,3~9层平滑肌
没有外弹性膜
(2)微A:没有内外弹性膜
中膜最薄,1~2层平滑肌
功能:作为阻力血管,改变血压
(微)调节局部组织血流量
a,外膜最厚,中膜薄,内膜最薄
b,管腔大管壁薄,结缔组织多
c,有静脉瓣
d,管壁结构差异较大
e,三层分界不清
大V外膜有横切平滑肌
a,组成: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
b,分类依据:按照 内皮是否连续有孔,基膜是否连续完整,可分为连续、有孔、窦状
c,特点:7点(?)
d,分布:
胸腺是连续毛细血管,肾上腺皮质是血窦
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迂回通路),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微静脉,动静脉吻合
心内膜:有浦肯野纤维
心肌膜:有闰盘、横纹
心房肌纤维内含心房钠尿肽,能利尿排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心外膜:浆膜(上皮+CT)
起搏细胞(P.C),移行细胞(T.C),浦肯野纤维(束C)
血管内皮细胞的吞饮小泡的主要作用是物质运输
内膜不含有营养血管,中膜和外膜含有营养血管
肌性动脉中膜内产生基质和纤维的细胞是平滑肌细胞
血管平滑肌、成纤维、成骨、软骨细胞
心脏房室束及其分支主要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浦肯野纤维特点:
(1)是特化的心肌纤维
(2)闰盘发达
(3)比一般心肌纤维短而粗
(4)含肌原纤维较少
(5)与心肌相连
动脉中膜内不含成纤维细胞
大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多
稀疏:骨、肌腱、韧带和平滑肌
密集:心、肝、肺、肾
无:骨组织
周细胞存在于内皮细胞与基膜间
内皮细胞的特征性结构
长杆状,有膜包裹
内含许多直径15nm的平行细管
储存vWF
大中动脉:1mm
小动脉:1~0.3mm
微动脉:0.3mm
大静脉:10mm
中静脉:1~10mm
小静脉:200微米—1mm
微静脉:50微米
静脉瓣常见于2mm以上的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