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NA不溶于酒精,但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
2.DNA能溶于2mol/LNaCl溶液。(溶解DNA )
取材: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 不可选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①研磨液:溶解并提取DNA。
可用洗涤剂、嫩肉粉替代研磨液(内含蛋白酶)
动物细胞可吸水涨破
获取含DNA滤液:纱布过滤得滤液 滤液4°静置 取上清液 (或离心取上清液)
加预冷95%酒精,一个方向搅拌(或离心) 取沉淀物
低温:1.可抑制核酸水解酶的活性,进而抑制DNA降解。
2.有利于增加DNA分子的柔韧性,减少其断裂。
搅拌时,动作要轻缓,以免加剧DNA分子的断裂,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
离心管材质为塑料,不用玻璃,DNA易吸附在玻璃上,降低提取量
原理:在一定温度下,DNA被二苯胺试剂染成蓝色。(要现配现用)
溶解DNA:2mol/LNacL溶液
条件:沸水浴 设置对照组 试管液面低于烧杯液体,以便加热充分
现象:呈现蓝色
原理: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
过程:移液——混合——离心—— 扩增
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
DNA分子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可以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这个过程就是电泳。
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像等有关。
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受到的阻力越大 ,迁移速率越慢 ,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受到的阻力越小 ,迁移速率越快。
凝胶中的DNA分子通过染色,可以在波长为300nm的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
融化稍冷却后,加核酸染料混合(可使DNA等核酸物质在紫外光下出现肉眼可见条带。 )
拔梳 放槽 加电泳缓冲液
PCR产物与凝胶载样缓冲液(内含指示剂)混合
指示剂用来可视化DNA在电泳中的迁移情况
电泳
观察鉴定 取出凝胶,置于紫外灯下观察和照相。
注意事项:
a.实验器具使用前高压灭菌处理、移液器枪头使用每一次后需更换;
b.缓冲液和酶分小份,-20°储存,使用前,放冰块上缓慢融化。
改良动植物品种。 抗虫功能的基因、抗病基因、降解或抵抗除草剂基因
提高作物和畜产品的产量。 花青素代谢相关的基因、外源生长激素基因、乳糖酶基因
对微生物或动植物的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它们能够生产药物。
具有干扰病毒复制作用的糖蛋白,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
我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让哺乳动物批量生产药物。
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所需药品。
关键: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元件重组在一起。
重组物质通过显微注射导入受精卵,胚胎移植后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缺点:受性别和发育时期的限制 可用 膀胱生物反应器
抑制或除去抗原决定基因,再克隆,得不会引起免疫排斥的转基因克隆器官
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食品工业用酶、氨基酸、维生素等
实例:利用牛凝乳酶的基因、淀粉酶基因、脂酶基因构建工程菌
工程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
又称:第二代基因工程
缘由: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经存在的蛋白质。
目的:改造现有的蛋白质,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基础: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中心法则)
方法:定点突变技术改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操作对象不是蛋白质原因:
(1)蛋白质具有十分复杂的空间结构,基因的结构相对简单,容易改造。
(2)改造后的基因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被改造的蛋白质无法遗传。
结果: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然后以下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进行,获得所需蛋白质。
医药方面 药物研发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改造干扰素 抗体改造
工业方面 改进酶的性能或开发新的工业用酶
农业方面 增加粮食产量、研发新型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