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这个世界进行互动的生物基础,是大脑的思考核心。
消耗能量的速度很快
面对大脑的这些局限性,我们应该选择尊重它,而不是与之对抗。
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不多用,最费脑的最先做
有助于我们统筹分配脑力资源
排序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耗费大脑能量的事情,适合放在最前面做
把要排序的所有项目都变得“可视化”
拒绝那些非优先的脑力任务
在掌握某个项目的所有信息之前,不要去处理这个项目;等到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再来集中投入精力、解决问题
先把整个项目分解成三到四个组块,针对每一个组块,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要点,或者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然后,对这几个组块进行优先级排序,一次只思考一个组块里的问题,逐个击破。
要放空大脑,让潜意识更好地发挥作用
从更高的角度、整体俯瞰问题,以及,关注信息之间的联系
前额皮质对于我们的日常思考至关重要,但同时它也有很多局限性;善于用脑的人会尊重这些局限性,这样才能让有限的脑力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
大脑天然会接近奖赏,远离威胁
地位感(status)
确定感(certainty)
自主感(autonomy)
连接感(relatedness)
公平感(fairness)
大脑会开启一种“接近状态”,也就是一种好奇、开放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学习、思考这些脑力活动很有帮助
这时,大脑会开启一种“远离状态”,也就是一种焦虑、恐惧的状态;当这种状态强化的时候,人脑前额皮质的活跃程度就会降低,我们进行思考活动或者创造活动的效率也会随之降低
主动地做出一些友好的姿势
树立共同目标
让对方的大脑处于比较放松的接近状态
帮助对方从更高的角度俯瞰问题
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他关注内心的细微想法,挖掘想法之间有价值的联系
暗示对方“你能够想出好主意,我们来探索一下你的好主意,不用管我的想法”
你不可能一直给别人提供奖励,对方一旦习惯这种奖励,它们就变得不那么有价值了,除非下一次的奖励更好、更多,但这是不可持续的
当你在给别人施加惩罚或者奖励的时候,无形中就提高了你自己的地位,降低了对方的地位,这会使得对方把你视为威胁,大脑开启了远离状态,改变就更难发生了
方法就是利用SCARF模型,提升对方的地位感、确定感、自主感、连接感和公平感
比如在家庭协作的场景中,如果一个家长想让哥哥多谦让妹妹,不要总跟妹妹抢东西,可以在哥哥对妹妹表现出友好、照顾的时候,多表扬他——这是在提升他的地位感。还可以让哥哥加入一些原本只有大人参加的家庭会议,让他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这是在提升地位感加确定感。还有,与其告诉哥哥“你应该做什么”,不如让他来给自己和妹妹安排,要一起做什么游戏,什么时间做作业,每人可以吃多少零食,等等;还有,把“我想让你做某某事情”这种表达,换成“你愿意去做某某事情吗”,这些都能提升他的自主感,让他更愿意去做出改变
戴维•罗克
要尊重大脑的局限性,而不是与之对抗;最善用大脑的人,不是那些能开发大脑极限的人,而是那些能与大脑的局限性和谐共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