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点范围内)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众多词语的汇集,即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言是用一个个词按照有关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并造出种种新句子,从而进行交际的
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词汇越丰富越发达,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越发达,表现力也就越强
深入生活
大量阅读古今文艺的、政论的、科技的作品
加强写作实践,熟悉、掌握如何运用各种类型的词汇
勤查字典,对有疑问、不甚理解的词语不随便放过
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绝大多数是单音节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
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
表示词的基本意义的语素
前缀、后缀
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不能扩展
是由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和语法规则构成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
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用“扩展法”“插入法”区分词和短语
离合词:可以合起来用,可以分开用
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双声词、叠韵词、其他
由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
猩猩
葡萄、咖啡
偏义词
偏正型
补充型
动宾型(支配式)
主谓型(陈述式)
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
前加型
后加型
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成分
相对:临时短语
社会机构或企事业单位的名称
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全称的临时替代
“双百”“三峡”
区别词和语素的方法:剩余法,句子中的成词语素只要不与别的与语素组词,便都是能独立运用的词
词汇意义、语法意义
概括性
模糊性
民族性
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
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形象色彩
认真领会——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互补关系
基本义
引申
比喻
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
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
共同语、义素
区别义素
明确分析对象——找出相应义素——确定义素——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
掌握、解释、理解语义
突出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语义的类聚,既有共同义素又有区别义素的一组词的相关语义聚合为一个语义场y
上位词、下位词
所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
循环义场
互相对立、互相依靠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相关语义组成的语义场叫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同义词
意义的轻重
范围的大小
集体与个体不同
搭配对象不同
感情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不同
词性方面的差异
语境中考察
使语言表达精确、严密
使语体风格鲜明
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使表达语气委婉
同义词连用,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的相关语义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不容许非a非b的存在
有cde的可能
以一定上下文为基础
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
揭示事物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深刻表示事物的特点
多组连用,加强语气,强调核心意义的作用
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口语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
说话时牵涉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
指示法、因文定义
使词义单一化
使词义具体化
增加临时性意义
搭配不当
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灵活性
文言词、历史词
方言词
借词,从外族语言借来的词
音译、半音译半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借形
各行业应用的专有词语
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内部人懂得并使用的特殊用语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意义整体性、结构凝固性、风格典雅性
来源:神话寓言、历事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
构造:联合、偏正、动宾、补充、主谓
弄清实际意义,不能随意变换和删减,不能写错读错
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练、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哲理类、修身类、讽诫类、农业类、气象类、风土类、知识类
动宾式、偏正式、主谓式
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
比喻、谐音
新词的产生
旧词的退隐和复出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异形词是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存并用的音同、义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保留一个,其余废除
经过交际活动实践考验
避免用错已有的词语;充分重视、加强引导管理传媒
必要性、普遍性
适应交际需要,表义明确,其构造符合现代汉语构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