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活动,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选择一个,忽略其他
概念: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
例子:全心全意,一心一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选择功能——对应注意的指向性
2.保持功能——对应注意的集中性
3.调节和监督功能
1.适应性活动
2.无关动作的减少或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又称“屏息现象”
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做不随意注意。
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
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注意的一种初级形态
例子:酒香不怕巷子深
例子: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
例子:闪烁的霓虹灯,划过夜空的流星
例子:南方迁居岛北方第一次见雪
人当时的需要
人当时的情绪状态
人当时的直接兴趣
个人的知识经验
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注意
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合理组织活动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过去知识的影响
有目的,无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
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
又叫“注意的范围”,是指统一时间内人们能清楚知觉对象的数目或数量
例子: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知觉对象的特点
知觉者的知觉任务
知觉者已有知识经验和水平
是指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注意对象的特点
有无坚定目的
个体的主观状态
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上
自弹自唱;一心二用
两种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
同时进行的集中活动都已熟练
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成为一套统一组织
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注意品质。
原有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新事物的性质与意义
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个体的神经类型(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和自控能力
布罗德本特—双耳实验
衰减理论
后期选择理论
多阶段选择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
双加工理论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重点记忆,常考于选择和填空       
:简答题
分散: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事物所吸引
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