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英雄目标系列创建一个框架
故事是通过将呈现方式处理为规定性的仪式感与观众交流,剧本结构货情节事件的次序非常重要
每个故事编剧都需要让观众全情投入
好电影必须传递关于生活的精心设计的寓意
每个电影的主题都是通过中心人物如何成长从而解决情节冲突来揭示的
编剧需要赢得观众信任并通过创建人物共鸣促使观众与主人公建立情感联系
人物共鸣应当保持平衡(优缺点要合理分配)
勇气
不公平的伤害
本事
幽默
善良
身处险境
收到朋友和家人的深爱
努力
执着
观众喜欢看电影是因为电影能带给他们生活中常回避的改变。围绕持续的戏剧情节发展概念来创建。
巨大的改变是指主人公在影片的开始之初与结束时产生巨大的反差
生死风险
隐喻意义(精神/灵魂)
只有主人公的行动才能成功推进故事向前发展(不可以交给其他人物)
必须避免消极主人公不采取任何行动
冲突是剧本的心脏和灵魂
强大的对手(看似不可战胜)
主人公无比渴望实现自己的目标
危机重重
主人公与对手在现实世界种针锋相对的外显碰撞
主人公被迫克服一些阻碍他解决外在行动冲突的情感问题而引发的情感纠葛
主人公在解决外在的行动冲突之前必须先化解内心的情感冲突
冲突必须激烈
冲突必须可见
冲突必须凶险
冲突必须不断发展和升级,带给主人公更多的挑战
冲突必须令观众意外
冲突必须令人信服
冲突必须以有意义的方式解决
主人公的目标来自迫在眉睫的危险,这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相比于其他人物,对手是主人公最强劲的敌对力量
对手相当于是一个人,而不是一群人或一个概念
对手看似不可战胜
对手自视甚高,以主人公自居
对手可以成为主人公心理上的对立面
反派常有一帮与主人公为敌的帮凶
主人公不应该成为自己的对手
自然灾害不能作为对手
对手可以戴上友情或爱情的面具,直到接近最后时刻才暴露自己的真面目
对手并不总是十恶不赦的坏蛋
对手永远不可能成为主人公,但有时可以主宰剧情
当爱情故事是主要情节线时,那么爱恋对象人物也是对手
爱恋对象带来重要的故事改变,带给主人公欢笑和冲突
爱恋对象带出性张力
爱恋对象提供一个主要情节或求爱的次要情节
爱恋对象迫使主人公自省或追求人物成长
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有爱恋对象空间,但是爱情仍是有效丰富你的故事的最佳次要情节
导师可以是向主人公传授关键技能信息的任何年纪的任何人
导师常常死去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有不止一个作为导师的师者人物
导师常常会赠与主人公重要或救命的礼物,一个强大的物品或至关重要的信息
导师可以是不诚实或无德、不正派或下流、失意或堕落之人
伙伴与主人公目标一致,但他不是故事的主要推动者
伙伴的本事相比主人公略逊一筹,并且常常所处的社会地位也略低
伙伴忠心耿耿,值得信任
伙伴不能死去(除非故事是一个悲剧)
伙伴没有经历人物成长
伙伴常常会质疑主人公的动机,并提供个人建议和冲突
同性伙伴常以自己喜剧式的爱情呼应主人公的浪漫爱情
一开始边界护卫会与主人公为敌,之后他们会变成主人公的盟友或帮手
盟友与主人公同仇敌忾
一开始与主人公处于相同的社会地位,所以加以对比能更清晰看出主人公的成长
喜剧盟友既能助主人公一臂之力,又能带来轻松搞笑一刻
有望成为救星的盟友
助威的盟友
身陷险境的盟友
帮手——追随者盟友
对手代理人
独立的麻烦制造者
反派小喽啰
增加世界真实性
单是对白不能成故事,太过平庸或单薄的对白都会模糊戏剧焦点和弱化冲突
对白应当推进当下的冲突
对白应当充满戏剧张力
对白的一条台词常表达一个中心思想
好的对白常常传递潜台词
场景不该仅仅只包括对白,还必须描述身体动作
对白应该出自独特的人物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避免寒暄或客套话,除非其能达成一个重要目的
对白的台词通常应当简短
人物必须被呈现,而不只是描述
避免历史回溯
对白不是说教的许可证
构建有效的故事结构对创建有力的人物必不可少
电影基于视听的客观描述——小说则倚重较重的内心独白
电影通过可视的动作来表现人物——小说则通过内心和感受的来描写人物
电影同时传递大量客观的股市信息——小说则单一时间点只能传递某个特定主题的主观股市信息
电影故事必须全神贯注的欣赏——小说故事则可以随手翻阅
在电影中故事结构是决定性的——在小说中行动情节不是那么重要
电影受到时长的限制——小说则没有篇幅限制
第一幕——故事键置段落
第二幕——冲突递增的发展段落
第三幕——情节解决段落
引发事件——第一幕中开始这一特定故事的时刻
惊人意外#1——结束第一幕开始并开始第二幕的意外事件,把主人公推进一个全新的事件
在基调和风格上,中间点的感觉都不同于剧本的其他部分,并常有配以音乐的转场蒙太奇
中间点场景作为情感或行动层面的无路可逃的临界点
主人公与对手的冲突变成个人恩怨
在爱情故事和浪漫喜剧中,中间点通常是恋人初次拥吻或发生关系——事实上或隐喻上,亦或是同性伙伴第一次作为一个真正的团队消除异见和精诚联手
中间点常包括一个事实上或隐喻上揭露
中间点几乎总是包含人物成长的第二大步
在中间点开始时常伴有倒计时来增强焦虑感
中间点常有事实上或隐喻上的死亡和重生时刻,作为主人公的一个历程仪式
第二幕高潮——戏剧行动逐渐怎强,主人公期盼的胜利尽在咫尺
惊人意外#2——令人惊讶的戏剧反转,通过打碎主人公的求胜计划来结束第二幕并开始第三幕(偶尔惊人意外#2可以是好消息)
必须场景——主人公和对手之间的第三幕决战时刻,这将彻底解决最主要的情节问题
结局——解决所有未了结的情节问题和关系
在剧本的特定位置加入以下3个场景,这样会给主人公带来一个永远放弃保护壳的机会
在第二幕前半段,主人公必须在对话中有意或无意地表达困住他的情感痛苦的本质
在中间点场景,主人公积极奋斗,放下自我的情感保护壳,但在第一次尝试战胜内心冲突时以失败告终
在第二幕后半段,主人公终于克服和战胜孤立的情感防御体系
在第三幕之初,主人公的情感防御可能重现,但他很快意识到人物成长是根深蒂固的——他已不再是从前的自己,而是一个最终能实现故事情节目标的更加成熟的人。
所有成功的电影可以分解为20~23个英雄目标序列
在一个英雄目标段落内,主人公追求单个、短期的有形目标,向实现故事最终目标的胜利迈出一步
直到主人公发现某些促使当前短期目标结束和引发新目标的情况信息时,或迫使主人公短期追寻下一个启动下一个英雄目标段落的心目标时,当前目标段落才算结束
一个英雄目标段落常包含3~7页剧本,或2~4个场景
第一幕总是由6个英雄目标段落组成
中间点总是在目标段落#12中出现
第二幕后半段也包括6份英雄目标段落
惊人意外#2总是发生在目标段落#18中
第三幕有2~5个英雄目标段落,至少包括必需场景和结局
英雄目标序列范式只是适用于故事长片,不适合短片或电视剧集
在目标段落中,当主人公没有出现在场景,该段落不能结束,直到故事回归主人公和我们看见他获得新情况信息
电影剧本的主人公的数量必须在应用目标序列范式之前确定,因为每一个主人公需要属于自己的充分配额的英雄目标段落
如果故事包含2个或更多主人公,新增情况时刻必须同时发生或依次法神在每一个人身上
将故事发展成剧本时应该在构思阶段就使用英雄目标序列,而不应在第一稿创作之后,这是确保成功的有效方法
呈现一小段主人公当前的日常生活
给观众迅速喜欢主人公的理由,即便是非传统英雄
初次使用主人公的个人情感保护壳
当主人公追求某个积极目标时,某种危险或不公平的伤害出现
建立主人公对日常世界的现状的不满情绪
故事总体冲突开始
引发事件出现
第一次呈现由过往创伤引起的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痛楚
主人公面临历险召唤
引入新的故事提升人物
故事节奏加快
爱恋对象人物第一次出现,或已有人物显露担起挑战主人公情感的爱情功能
针对主人公的陷阱已就位
新人物和关系得到发展
导师、爱恋对象或伙伴第一次出现
当主人公在追求他的总体目标时,故事节奏加快
主人公被迫冒险一搏
主人公踏入陷阱
主人公的渴望得到揭示,为实现目标提供个人情感动机
向主人公直接展现对手的力量
主人公对历险召唤感到迟疑,或直接拒绝历险召唤
主人公踏入之前布下的陷阱(如果在英雄目标#4没有踏入陷阱的话)
陷阱机关触发,困住主人公
惊人意外#1出现
电影的主要情节线和主人公追求的特定目标都变得清晰
主人公绞尽脑汁寻觅良策,独立应对或与他人合作
主人公担起电影特定的情节目标,这需要相当中的挣扎和努力
主人公的内心冲突明显……
……和揭示电影的主题……
新任务走进主人公的挣扎,他必须开始辨别敌友
对手的力量得到展现
风险增高
主人公经受训练或得到教导来掌握前路斗争所需的特定技能
盟友和敌人进一步确立
当主人公或他的亲近之人言语间表达出他内心的情感问题时,人物成长的第一步时常出现。(人物成长的第一步通常出现在英雄目标段落#7到段落#10之间的任何地方,但最常出现在段落#8)
推高紧张度和提升节奏或故事力量的行动迸发或情感强烈的时刻出现
主人公展现出他的身体能力
主人公冒险一搏,却事与愿违
主人公考虑放弃
主人公受挫备受打击
主人公咨询新的导师
一个出人意料的行动障碍突然出现
主人公没有出现的次要情节的旁切背景展开
主人公接近对手的虎穴或权力中心
冲突变得越发激烈
主人公和对手的代理人战斗爆发
风险和紧迫性都猛烈飙升
由导师提供培训、指导或咨询的最后机会
主人公到达无路可退的十字路口,一旦跨过便再也无回头的可能
人物成长的重要第二部出现,此时主人公直接对抗阻碍得到实现自我目标的内心冲突
恋人第一次事实上或隐喻上的亲吻或发生关系——或是同伙伴的搭档关系正式确立,加深了彼此的承诺
基调和叙事风格不同于电影中的其他任何部分
倒计时开始
事实上或象征性地卸下伪装,内在真心得以揭示
以事实上或象征性地死亡和重生的出现代表主人公幼稚的结束和成熟的开始
主人公带着重拾的勇气向前挺进
一个新的难题突然出现
主人公再一次拿起他那破损的自我保护和孤立的内心情感保护壳
主人公和对手之间的冲突已经变得极为私人的额外证据出现
节奏略微放缓和为主人公提供一个沉思时刻
爱恋对象或伙伴,或者甚至是主人公自己带出他此刻尚不愿意面对的内心冲突问题
一个挑战主人公的重要新想法出现
重要的新想法为在英雄目标段落#15中即将出现的第二个行动迸发做好了铺垫
行动迸发中的行动或能量,又或戏剧冲突让事件骤然激烈起来
主人公体验到胜利的假象,或至少相信他能和对手评分秋色,所以他的终极目标看起来也不是遥不可及
主人公短暂的安全感转瞬即逝
牢固的情感关系可以激励主人公闯过行动迸发
目标段落#15释放的戏剧能量持续提升,不是作为更多的动作冲突,而是作为冲突的强度持续提升
主人公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感到信心满满,并重新投身到终极的现实目标
主人公对核心的故事冲突发现了一些新的视角
人物成长的第三步可以发生在此(或在英雄目标段落#17),主人公战了他内心的冲突
为与对手或对手的代理人在第二幕的高潮中摊牌解决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对手的力量以主人公最为个人的方式得以再一次证明
倒计时接近零点,或致命危险步步逼近
当主人公证明他为何与众不同时,他的勇气的力量得以展现——通常通过战胜他的内心冲突的人物成长的第三步(如果没有法生在英雄目标段落#16的话)
一个比常规更长的段落——有时候会长达10分钟以上
第二幕的高潮到达了冲突和行动的顶点——但这没有彻底解决故事的核心问题
主人公展现成长的新自我
主人公相信自己已经战胜了内心冲突
惊人意外#2带给主人公整个故事中最大的反转——通常是消极的
在浪漫喜剧中,感情中核心的谎言或欺骗常在惊人意外#2中得到揭露,背叛的痛苦让恋人看似彻底分手
主人公必须自己带来结局
必须场景不可或缺
每一个关键的次要情节必须解决
结局的总结必须结束剧本
第三幕包括2~5个英雄目标段落,做常见的是3个目标段落
英雄目标段落#19必须包含必需场景,英雄目标段落#20必须包含结局
对主人公来说,在惊人意外#2最有可能出现一个积极反转,这情况在动作电影中最为常见
如果惊人意外#2是一个残酷的消极反转,那么主人公目标段落#19中需要理清思路和重振旗鼓,这一切应该在英雄目标段落#20中的必需场景之前完成
主人共在段落#19中想要再次退回到自我情感保护壳之后,但他会发现这已经不再起作用,事实上他现在已经成为段落#20中的决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进入段落#20的必需场景之前,英雄目标段落#19中需要额外的段落带来结束某些次要情节和/或关系
一些重要的次要情节必须在必需场景之前结束
全新的场地元素或环境必须在故事解决之前得以建立
绝大多数电影包涵5~7个主要人物,主人公和对手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