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遵循户外运动的多层原则,因为运动时会热,脱时方便。
在室外切记不要直接用手触摸金属物品,要戴手套,否则手会被金属粘下一层皮。
防止晒伤、冻伤,带好防晒霜、冻伤膏。
走山路时尽量走别人走过的足迹,否则路边厚厚的积雪会把你的身子陷下一半,不得不爬着出来了。
风大时走路尽量背对着风走,避免风刺伤皮肤。想坐马拉爬犁一定要多穿衣服,因为那时候不运动身体会格外冷。
进行有一定风险的户外活动前(如:冰上项目、滑雪等),搓搓手、跺跺脚、搓搓耳朵,让全身筋骨活络起来,注意裸露在外的皮肤保暖,有了暖意再活动时才不容易冻伤,也不会因摔倒造成骨折等伤害;如果因为不小心而造成局部伤冻,要敷上冻疮膏,而且有冻伤后不要用热水去敷,防止造成更深的创伤,可以用雪搓、用冷水缓解,这样才能逐步康复。
北方室内很暖,睡衣开万别带厚的。
哈尔滨这边下午4点左右就开始渐渐天黑,一般在4点半就全黑了,天黑后室外会更加冷点,注意防寒保暖,商场晚上20:30就全部关门,很多公交车19:00左右就会停运
戴眼镜在哈尔滨玩不太方便,戴口罩或进入屋子时眼镜会起雾,而且滑雪时不太方便
东北菜量很足,点菜需要谨慎
哈尔滨周边的旅游景点非常分散,特别是雪乡这些没有在市区。如果你是第一次到哈尔滨、雪乡旅游,最好是跟团,或者到当地参团。
拍照、二维码付款、登机都需要,其他都可以没有,去到再买。但这两个必须有,且不能丢
加绒
最好是加绒冲锋衣
加绒、防风防水、不沾雪,方便滑雪。如果没有,加绒的厚保暖裤,外面加上一条防水面料的薄棉裤也可以
能盖住耳朵
最好是滑雪手套
防水、防滑,最好是橡皮底或牛筋底,尽量选中筒或者高筒的鞋,踩雪时不容易进雪。
越厚越好
建议围脖更好,在外面还能充当口罩使用
室外干燥、室内暖气,准备油性较大具保湿功效的脂类护肤品
尽量戴隐形眼镜。如果戴近视眼镜建议可以加网购冬季眼镜除雾剂
可以给手机用,还可以贴到脚底
疫情期间需要
有雪地温泉项目的,要自备泳衣
⛺目的地:哈尔滨
📆日期:2020年12月16-20
💲预算:5000¥以内
🛫机票/车票预订(To-Do-List)、🏨酒店预订(To-Do-List)、✔接送机司机、当地紧急联系人
🌡目的地天气:零下17-零下20度
住的酒店是“哈尔滨凯里亚德酒店",位置便利且非常舒适,在火车站附近,离下飞机后有司机接机,离机场大概1个小时车程。酒店位置离中央大街、索菲亚大教堂都不到两公里的距离。简单吃完午饭后,走路到索菲亚大教堂逛。进教堂里面的话,票价貌似20块,但是疫情期间,教堂不开放了,所以也只能外面拍拍照了。索菲亚教堂对面马路有个道里菜市场,里面挺多吃的卖的。
第一天过来,还不太适应,以为会很冷,但其实并没有。当天温度是零下负17度,但是东北是干冷,不像广东的湿冷,全身包裹严实不露风,体感温度并没有想象中的冷。我一个南方的孩子,就3件衣服:一件短绒的打底衣,一件厚毛衣,加一件羽绒都热得出汗了。手冷是因为戴手套不好拍照,在外面经常拍照才感觉有点冷。而且这边的室内都是有暖气的,一进商场或者酒店,都是热乎乎的。晚上睡觉暖气太热了,毕竟在广东长大,习惯晚上冷点温度睡觉,来了东北,我还开了点窗户才睡着……
还有一个很不适应的就是这边居然4点就天黑了,4点啊!在广东,我们6,7点才天黑啊。第一天坐飞机有点累,看到天黑,所以5点多就回酒店吃饭补眠了。
导游带我们到的第一站就是冰雪幻境十里画廊,穿越十里画廊约1小时左右。这风景区到处是形态异的雪松雪蘑菇,及膝深的皑皑白雪,还有傻狍子、小猪等小动物,第一次踩着厚厚的雪,看着周围白茫茫的一片,树枝丫都是棉花般厚的雪,十分激动。导游还给我们准备的【雪套】方便轻穿越使用,防止积雪浸湿鞋裤,这雪套还真不错,至少我的鞋子没进过雪,到第四天才还给导游。
然后是坐雪地摩托上大秃顶子山看雾凇,大秃顶子山主峰海拔1690米,是黑龙江境内最高峰。雪地摩托是自费的,和3天的租雪服一起套票是680元一个人,我觉得稍贵了,但是乘坐的雪地摩托也很快很刺激,在茫茫雪原中高速驰骋、上下穿越。大秃上顶上的风景如画一般美,宛如仙境。到处是晶莹剔透的高山雪松,树挂,还有望不到边的雾凇,好像来到冰雪奇缘的王国,美不胜收。我们登顶时大概3点多,刚好还能看到黄昏和日落,有种宁静而震撼的美。四点多坐车下山,天已经全黑了。
晚上到达中国雪乡,其实给我印象,雪乡主要就是开发出来的旅游一条大概1公里左右的大街,入口就是“中国雪乡”的石碑,雪乡唯一的一条主街道是雪韵大街,大街两侧聚集着各种商店和餐馆旅店,晚上店门前挂满了红灯笼,在红灯笼的映衬下显得很有节日的气氛,街道上热闹非凡。还有提供专业航拍的,据说是100块钱一个航拍视频。街上叫卖的有马迭尔冰棍,冰糖葫芦,冻柿子,冻梨,烤红薯,还有东北特色烧烤等等,等等好多好吃的东西……
我们在雪乡没住炕,入住与梦幻家园咫尺之遥的雪韵阁大酒店,酒店环境和位置都不错,刚好在雪韵大街中心。因为随住宿赠送温泉门票,晚上吃完饭休息一会后,到雪韵温泉泡雪地温泉,室外的温泉真的是刺激啊,温泉上面周边都是厚厚的雪,头上的水汽一下子就成冰了,连毛巾都是冻得很硬的。然后温泉水温三四十度,泡着身体暖和,室外温度零下二十多度,脑袋有点发冷,冰火两重天,泡完进室内蒸桑拿,出一身汗,整天的劳累都消散了,舒爽。
无比的幸运,入住雪乡的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看到下雪啦!!!早上穿戴完毕就迫不及待地跑出外面淋雪,哈哈哈,作为没见过下雪的南方孩子来说,真的是乐坏了,导游告诉我们说每天来雪乡的人很多,还有不少是没遇到下雪失望而归的,我们一来就遇到了,确实是好运,而且今天整天都是户外的欣赏活动,在外面淋了一天的雪,满足了。雪落在皮肤上很快会化开,但落在衣服上、帽子上化得慢,甩甩就全甩掉了,很好玩,还有落在头发上、眉毛上、眼睫毛上的,像个老头老奶奶,很神奇。
早上坐车到离雪乡20公里的二龙山影视基地参观(附带门票了),影视基地接待过很多出名的影视作品摄制,包括《闯关东》、《公安局长》、《十三省》、《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大约在冬季》、《风雪黑龙镇》等热播影视作品都来此取过景,这里可见到土豪宅、土匪窝、农家大院等具有东北民俗风貌的建筑群和造景,是个很适合取景摆拍的好地方。在影视基地还看到一个小小的雪人谷。立着几十个小雪人,好萌。
而我更钟情于欣赏这里的松树冰挂,像白色利剑一样的锋利,还有里面白桦林树林,视觉冲击大,抬头看天,树枝丫和蓝天,美感特别强。低头看地的同时,不忘抬头看天,你会发现很多未知惊喜的景色。
最有意思的是乘坐【勇士越野】穿越林海雪原深处、探秘雪乡故里,这里有一位特别风趣幽默的村长接待,并点鞭炮欢迎我们,还给我们介绍这边的风土人情,这边还可以打雪仗。聊天时村长还告诉我们他的抖音粉丝不少,他账号是“爱上雪乡故里”,专门宣传雪乡故里文化的。哈哈哈,看在他一路这么风趣幽默的份上,粉了粉了。
参观完后回到雪乡的酒店休息片刻,午休后两点多爬棒槌山,棒槌山也是在雪乡里面的,上山入口离温泉不远,山上是有木栈道的,爬起来倒是不累,一路听着雪在木栈道上被踩碎的声音,咯吱咯吱的,再看看周围一片银装素裹,内心竟有种忘却一切烦恼的宁静安详。上山都爬了一个小时,下山已经天暗了咯,两万多步的一天,活动量足够了。
下山后都傍晚了,参观了雪乡博物馆,再在童话邮局给朋友寄了明信片,我看到最便宜的5块钱一张,但是稍微好看点的明信片都要8块钱起步。据说7-15天才能收到,在这个网络发达的社会,信息传递那是分分钟的事情,却突然很怀念和羡慕《从前慢》里说的“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的浪漫。既然来了,那就寄一封明信片给你在乎和想念的人吧,至于对方收到与否,看机遇、随缘(因为上面都不用填电话号码,哈哈哈哈)~
晚上吃完饭在梦幻家园观雪景(附带门票了),梦幻家园其实并不大,但是这里的雪蘑菇比较适合摆拍,也是一个网红打卡点。登上楼阁能俯瞰到整条雪乡的街道,点点红橙色的灯光,看着就热闹喜庆。
7点半左右在酒店楼下的雪韵大街有东北扭秧歌,就在雪乡的石碑附近还有篝火表演,但是今天爬山太累了咯,看了一下扭秧歌就回酒店休息了。
今天的活动是我期待已久的滑雪啦!早上10点多到了亚布力滑雪场,团费里是含了含雪鞋、雪板、雪杖的,本来我不打算请教练的,但是由于看到一旁的教练热情的忙活,又一直说着没有经验上去就摔,摔了站都站不起来,还是自费请了教练,教练一对一的教学收费240元两个小时,如果是一个教练同时教两人,就400元两个小时,我们选择了一对二,稍微有点贵,但觉得之前没有任何的滑雪经验,保险起见,请教练学到技巧还算值得的。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老实说,貌似不请其实也还好,自己掌握平衡就差不多了,也没有他们说的那样没有教练摔了都站不起来这么夸张,主要是我滑的太顺利了,一次都没摔过。看了一下旁边的人滑,掌握了双板平衡就加速,内八就刹车,调整重心,一次就上手了。哈哈哈,玩了两个多小时感觉还不够过瘾,下次还想找地方滑雪,但怎么说也是掌握了一项新技能,开心~
由于下了一天的雪,路面比较滑,花了接近3个小时坐车从雪乡回哈尔滨,天都黑了咯,途中去了果戈里书店,无奈没开门,作罢。
傍晚还是入住凯里亚德酒店,而且是自由活动,吃完晚饭后我们坐几站公交到了防洪纪念塔,看看松花江的夜景,再穿过中央大街,一路凭感觉往酒店的方向走,其实离酒店也就一两公里而已。中央大街晚上热闹的很,有个很出名的马迭尔冰棍店铺,队伍老长了。
自由行:早上在结冰的松花江上走走逛逛。松花江面的冰可真厚啊,上面还有人开四驱车行驶和还有行人在散步,我也跟着到江面走走,跳几遍都没看到裂缝,哈哈。经过中华巴洛克风情街,到处挂着一些红灯笼,还在装修中,人不多,摆拍还行。买了两串冰糖葫芦吃,南方的冰糖葫芦只能叫糖葫芦,这里的冰糖葫芦才名副其实的真冰。咬一口都是碎碎的冰碴子,甜都感受不到了,就是冰冻得很。
中午在风情街附近找吃的,遇到几个当地的退休叔叔,聊起来得知他们从道里,周末专门开车到道外这边觅食。果然吃货聊天不分年龄,我们和他们聊熟后,就跟着他们找到了一家特别好吃的东北饺子馆。
曾经有导游打趣说“当代人的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就拍拍照”。也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看看。”我觉得旅游是一种放空自己的方式。最近几年,心态越发沉稳了,也逐渐从观光娱乐放松性质的游玩,转变成尽可能用内心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的修行。到了一个陌生地方,更注重行走中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体验,沉淀自己,结交新朋友,发掘未知的惊喜。
旅行最大的好处,就是走着走着,在下一个转角时,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