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将“教学”连用是在《尚书》
“教学”真正指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在宋朝欧阳修的文献中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构成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洛克、裴斯泰洛齐
注重能力,培养学生智力
赫尔巴特、斯宾塞
重知识
首要任务: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德智体美和创造才能
个性发展
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形式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是一种认识过程
间接性与概括性
引导性与指导性
简捷性与高效性
交往性与实践性
教育性与发展性
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统一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引发学习动机(起始阶段)
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中心)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孔子:学、思、行
《礼记 ·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
昆体良:模仿、理论、练习
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正式形成
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传承知识
培育能力
涵养品性
助长生命
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教学规律的反映
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质量标准和特点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次学习:运用知识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施用累能
实物直观
教学效果最好
最为便利和经济
加强目的性教育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允许学生提问、质疑
教师的教学要有系通性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难点的教学
按照学生认知顺序,由浅入深、有难到易的教学
夸美纽斯“教学的彻底性原则”/把教学比作钉子、钩子、夹子
要求: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倪谷音
李吉林
邱学华
基本特征: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先学后教
刘京海
何克抗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
沙塔洛夫
突出作用: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乔治 · 洛扎诺夫
主要用于语言领域
愉快而不紧张原则
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
暗示相互作用原则
布鲁纳
瓦 · 根舍因
基本性(学科内容)
基础性(受教育者)
范例性(教育者传授/教学活动)
范例性地阐明“个”
范例性地阐明“类”
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
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经验
斯金纳
积极反应原则
小步子原则
自定步调原则
低错误率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
应用最广泛、最普遍
讲述
讲解
讲读
讲演
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知识传授的系统性
时间运用的高效性
确保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发问
候答
叫答
理答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演示法
准备性参观
并行性参观
总结性参观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实验法
学科实践活动、实践操作
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
做好实习作业的动员
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
做好实习作业的总结
教师角度
数学的实地测量
地理的地形测绘
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培养
实践活动
欣赏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内在动机
直觉思维
学习过程
信息提取
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课程性质和特点
学生年龄特征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教学手段和环境等因素
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做到最佳选择和优化组合
做到原则与灵活性相结合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瓦 · 根舍因的范例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