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春》
《背影》
《荷塘月色》
创作年代:1933年左右
体裁:散文
创作背景: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并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
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用反复、拟人修辞手法宣告春天的到来,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喜爱
描绘了五幅画面
用三个新颖的比喻,表达了春天给人希望、活力,让人奋进
春草嫩绿、绵软,充满了诱惑力
人们在草地上的一系列活动,更是把春草比作了人们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艳,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
看着这些花,作者驰骋想象,从未来的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好像已经看到了
累累硕果
作者写了春风的两个特点:柔和和传味的作用
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本不易表现的事物写得栩栩如生
南方的春雨连绵
雨中地里工作的农民,俨然成了一幅春雨农耕图
主要描写人的行为
人们为了迎接春天,走出家门
春天是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
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而表达对春天的赞美,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
在作者笔下,那些花草有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景物与感情和谐地融合成具体的艺术形象,
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作者绘制的五幅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
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
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
全文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清新朴实
从达意说,平易好懂;从修辞说,经过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
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