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危机四伏、装备落后、闭关锁国、自然经济、封建社会
贸易逆差、工业革命、船坚利炮、殖民扩张、工业强国、资本主义
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摧残了人民身体和精神
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时间:1839
方法:灌水-浸泡-抛入生石灰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直接:虎门销烟
根本: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封锁珠江口
攻陷定海
直驱天津
革职查办林则徐
改派琦善和英军谈判
英军抢占香港岛
下诏对英作战
关天培战死
三元里抗英
英军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陈化成牺牲
英军逼近南京
清政府屈服
武器落后
政府腐败
社会封建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破坏了中国完整独立的主权和自然经济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子
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自然经济抵制
鸦片输入和白银外流削弱了中国消费力
商品不符合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
直接: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主凶:英、法
帮凶:俄、美
英军炮轰广州
英国联合法国,攻陷广州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便于干涉内政
深入内地
丧失内河航运权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英法联军再次出兵占领天津
庚申之变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列强权益合法化
有利于对华商品输入
破坏领土主权
加重财政负担
激化阶级矛盾
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50多平方千米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
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刺激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官员走上向西方学习的道路
二鸦是一鸦的延续与扩大
直接:自然灾害
民族矛盾
清政府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西方基督教+中国民间宗教
契合了农民阶级反抗清政府的目的+建立平等社会的愿望
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国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太平军
封建性:等级制度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对于发动和鼓舞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空想性: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使社会财富平均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是中国最早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超越当时国情,缺乏客观的环境和条件
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子主题3
西方列强侵略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维护清王朝统治
中体西用
恭亲王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顽固派
自强、求富
组建新世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1875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新式武器、新式清军
成功收复新疆
1884:新疆建立行省
福建、广东、南洋、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
成立海军衙门
台湾建行省
海防意识增强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捍卫了国家对新疆的主权
19世纪60年代
自强
安庆内军械所
最早的军事工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所
最大的军工企业
福州船政局
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封建性
19世纪70年代
求富
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分洋人之利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官督商办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官,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管理落后,内部腐败
封建官僚主义
封建思想
根本: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
1895: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可趁之机
有利的国际环境
7月:丰岛战役
9月: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铺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国国土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唤醒了中国人空前的民族意识
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以三国干涉还辽,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权夺利、强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
康有为、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上海
梁启超
天津
子主题2
1898年
裁剪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发展农业、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打击旧官僚,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
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利于西学传播和新式人才的培养,促进资本阶级思想的传播
利于增强军队实力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清政府管辖无力
捣毁教堂
拆毁铁路
砍断电线
扶清灭洋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盲目的落后性,没有把帝国主义侵略和现代文明成果区分开
带有迷信色彩
义和团运动
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英、美、俄、日、奥、法、德、意
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廊坊大捷
大沽炮台战役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
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直接: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赔款最多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拆:大沽炮台;驻: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丧失军事主权,便于帝国主义军事掌控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
划:划北京东郊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1894
美国檀香山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5
孙中山,陆皓东等人
起义失败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示钟》
华兴会,光复会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1905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前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核心
创立民国
补充,发展
平均地权
进步性: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1907
徐锡麟
1907
孙中山,黄兴
1910
孙中山,黄兴,赵声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加速了革命进程
发动条件不成熟
缺乏群众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统治已失去人心
革命人长期宣传和不屈斗争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10.9,起义计划泄露
10.10,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府
10.11,成立湖北军政府
10.12,武汉三镇起义成功
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背景: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1911: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黎元洪担任副总统
成立临时参议院
改用阳历,民国元年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推翻了清朝统治
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
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国家主权,主权在民
国民权力、地位自由平等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制度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力
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民的序幕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君主专制
1912:国民党的组织
人物:孙中山、黄兴
结果:被袁世凯镇压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总统
解散国会(1914)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
接受”二十一条“
下令1916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时间:1915年底
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1915:宣告独立
1916: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民主革命派的反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人心向背
直系:冯国璋、曹锟,控制江苏、江西
皖系:段祺瑞,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奉系:张作霖,控制山东
滇系:唐继尧,控制云南、贵州
桂系:陆荣廷,控制广东、广西
民不聊生
经济被破坏
子主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