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食物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消化是指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为可以 被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吸收则是指经过消化的食物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过程。食物的消化个吸收都是由消化系统完成的。
消化管:消化管是一体从口腔至肛门的迂曲的长管。消化管特征
(1)牙:牙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
乳牙: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长乳牙,2-3岁全部萌出,共20颗
乳牙特点:乳牙的牙釉质较薄,牙本质较软脆,牙髓腔大
1、咀嚼食物,帮助消化
2、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
3、有助于恒牙的健康
4、有助于口齿伶俐
恒牙:自6岁左右开始出现第一颗恒牙(即第一磨牙,又称六龄齿),7-12岁乳牙脱落,恒牙逐渐长出,共32颗。12岁左右出第二恒磨牙,第三磨牙(又称智齿)一般在18岁以后才长出,也可以终生不出,因此,人的恒牙28-32颗均为正常
龋齿:家长不重视乳牙换恒牙。吃甜食和牛奶。细菌感染
1、多刷牙,定期检查
2、饭后漱口
3、注意饮食
4、窝沟封闭剂
5、可以含氟牙膏
奶瓶龋:长期使用奶瓶,幼儿睡觉时不断的吮吸,奶瓶
1、养成良好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奶瓶或孩子长期依赖奶嘴
2、要及时漱口
3、清除奶垢,在15分钟左右
1、定期检查牙齿
2、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
3、不吃过冷,热的食物不要咬硬物
4、纠正不良习惯,防止牙列不齐
5、给牙齿适宜的刺激,适当地吃粗纤维食物,少吃甜食
6、保证充足的阳光
特点:全长25cm,短而窄,管壁较薄,黏膜软易损伤。第一狭窄部可以阻止在吸气时空气从咽部进入食管
1、推进食物的液体由口腔入胃中
2、防止吞咽时胃里的食物反流
1、胃较小
2、胃的位置是横着的(水平位)
3、吃太多
1、将婴儿立着抱
2、给婴儿拍嗝
3、不给婴儿喂太饱(少食多餐)
4、奶嘴的选择
1、胃成水平位
2、胃容量较小
3、消化能力弱
1、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少吃零食,细嚼慢咽)
2、两餐间隔不宜过短
3、不吃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
4、饭后不宜剧烈运动
大肠:吸收残余的水分、无机盐和暂时贮藏粪便
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食糜在小肠经过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消化过程基本完成。小肠是营养物质主要吸收的部位,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突起——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的存在,显著地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1、吸收能力强
2、消化能力差(小肠蠕动能力较弱)
3、容易肠胀气(可以学习排气操)
4、位置固定差(易发生肠套叠,脱肛)
1、及时上厕所排便
2、多吃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和易消化的食物
3、注意水分的摄入
4、运动
1、唾液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可以滋润口腔并溶解食物,使之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具有分解食物和杀菌的作用的,可以清洁和保护口腔,唾液腺在出生时已形成,但发育不完全,分泌唾液较少。出生3-4月时唾液腺分泌量明显增加;随着年龄越大,唾液的分泌量和淀粉酶的含量也在增多
2、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有着分泌胆汁,物质代谢,储存能量,解毒等作用
3、胰腺:胰腺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双重功能,对机体的新陈代谢起到重要作用。外分泌功能为分泌胰腺,消化食物;内分泌功能分为分泌胰岛素,调节体内血糖浓度,保持血糖相对稳定
消化腺的特点及保健:6-7个月婴儿,唾液分泌增加,但口腔浅,婴儿还不会自己把口水咽下去,所以常流涎口外,这种现象叫做“生理性流涎”要用软纱布或者毛巾及时擦口水,以免浸泡着皮肤
1、相对较大
2、分泌胆汁较少,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
3、糖原贮存较少,受饿易发生低血糖
4、肝细胞和肝功能不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差(用药剂量要比成人少,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性肝炎)
1、胰腺不发达,分泌能力较差,对淀粉及脂肪的消化能力弱,最终导致消化不良
2、已经具有成人所有的各种消化酶,能够完成消化作用
1、保持口腔卫生
2、保护好乳牙,定期检查,发现龋齿要及时治疗,避免吃过硬的食物,防止伤害性事故发生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保持进餐时的愉快情绪,从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蠕动,提高消化能力
5、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点粗粮,防止便秘
动脉血:颜色鲜红,含氧量较高
静脉血;颜色暗红,含氧量较低
组成:没有细胞核,呈中央双凹的圆盘状,因含有血红蛋白而呈红色,其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红细胞缺失会造成贫血
功能:通过血红蛋白为机体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组成:形状多样,呈圆形,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少
类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作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具有吞噬病原性细菌的能力
组成:小块的细胞碎片,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作用: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体循环(大循环):借助心脏节律性搏动,血液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返回心脏
婴幼儿心脏的重量占体重的比例大于成人,随年龄增长,学前儿童心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渐渐下降
心壁较薄,弹性纤维少,收缩能力差,每搏输出量少,负荷力差(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动脉: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管壁厚,弹性纤维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处于身体较深的部位
静脉:血液由器官,组织送回心脏的血管。管腔大,管壁较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较少,弹性小。管内有防止血液到六的静膜瓣
毛细血管:连同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非常薄,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径极小,血流速度极慢
动脉内径相对比成人宽,动静脉口径小
毛细血管丰富,血流量大,供氧量足
血管长度比成人短,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的时间较短
血管壁薄,弹性较小
肺循环(小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博出——肺动脉及其分支——肺部毛细血管(释放二氧化碳,携带氧气)——肺静脉——左心室
肺的发育特点:肺脏含血多,含气少,肺泡数量较少,感染时易导致粘液阻塞,并引起肺不张,肺气肿及肺淤血。幼儿的呼吸频率要比成人快,呼吸的调节功能很差,容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
注意室内的空气流通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行走坐立时教育幼儿保持自然舒适的姿势
血液增加较快,血液量相对成人较多,血浆含水分多,含磷水物质较少,出生时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较多,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较少
地位: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
淋巴管道:淋巴液(无色透明)
淋巴组织:含有大量淋巴组织的网状结缔组织
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
幼儿发育较快,淋巴结的防御和保护机能比较显著,淋巴结易肿大
扁桃体在4-10岁发育达到顶峰,容易发炎
心率较快,脉搏输出量比成人少
血压较成人低,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以期改善婴幼儿心肌纤维的收缩性和弹性,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注意不同体质的婴幼儿在运动中的表现
合理营养,防止贫血,注意摄入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避免过度的或突然的神经刺激,以免心脏和血管的正常机能
婴幼儿的衣服和鞋袜不宜过小、过紧,以免影响心脏活动和血液循环
应有正常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以利于保护心脏,预防传染病和伤害事故
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最初阶段。感觉器官是感受器中带有辅助装置和附属结构的器官。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
视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视觉器官及眼是由眼球及附属结构组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构成,结构比较复杂
外膜分前后两部分,前1/6部分是角膜,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与角膜相结合的后5/6部分叫巩膜,巩膜呈乳白色,坚韧不透明,俗称白眼珠
中膜在外膜的内面,可分为三部分。在角膜内面的部分叫虹膜,其颜色就是眼珠的颜色,由虹膜围成瞳孔,光线由此进入眼内
瞳孔的大小可随光线的强弱自行调节(强光时缩小,弱光时放大)。中膜的后2/3部分为脉络膜。虹膜和脉络膜都是不透光的,因而使眼球内部形成一个暗室。脉络膜向前延伸到巩膜前部的内面增厚,形成睫状体,含丰富的平滑肌,借悬韧带与晶状体相连
(2)内容物内容物是眼内透光的物质,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它们和角膜共同构成眼的折光系统
子主题1眼的附属部分主要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等结构,另外还有眉和睫毛。眼睑时开时闭,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保持角膜光泽、保护眼球。结膜是一层黏膜、薄而透明、覆盖在眼睑内面和巩膜上,容易发炎
视觉的形成:来自物体的光线进入眼球,经过折光系统的折射,最后聚焦于视网膜形成清晰的缩小的,缩小倒像
近视有人看远处物体时,不清楚这是因为视物距离过近,睫状肌紧张收缩,晶状体调节过度,导致晶状体曲度增加,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这就是近视眼。前后径长
远视有人看近物体时不清楚,这是因为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这是远视眼。前后径短
散光指眼球表面,特别是角膜面上经线或纬线曲度异常,通过角膜不同方位的光线在眼内不能不同时聚焦而使物像变形和视物不清
人耳有双重感觉器官既是听觉器官又是机体位置和平衡感觉器官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外耳外耳包括耳郭及外耳道
中耳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内耳、内耳有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组成,由于它们的结构极为复杂,所以又称迷路。前庭和半规管过分敏感的人、乘车、船、飞机时,由于颠簸会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
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
婴幼儿眼球前后轴较短,呈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逐渐转为正视。婴幼儿晶状体的弹性好,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所以即使把图画书放在离眼睛很近的地方看,也不觉得眼睛累。但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习惯,如长时间看近距离的东西,会使睫状肌过度疲劳,引发近视
1、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注意眼的安全和卫生
3、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1)婴幼儿耳蜗皮下组织很少,血液循环差,易生冻疮
外耳道比较狭窄,皮下组织少,加之骨膜和软骨膜发育尚不完全,若眼泪,脏水流入外耳道或掏耳屎损伤外耳道,可使外耳道引起炎性肿胀,往往导致剧烈疼痛
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的短,管腔宽,位置水平。一方面,鼻咽部的细菌容易沿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另一方面鼓室内的脓液也容易进入鼻咽腔。另外幼儿鼓膜血管与硬脑膜血管相连,中耳的炎症可导致脑膜炎
他们的听觉较成人敏锐,耳蜗感受性强
(1)禁止用锐利的工具挖耳
(2)避免噪声的影响
(3)避免药物的影响
一、泌尿系统: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尿素,尿酸,无机盐等新陈代谢。这些物质在体内积累多了,对人体有害吗必须及时排出。绝大部分的新陈代谢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
(1)肾 是实质性器官,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每个肾有100万~130万个肾单位。 作用:泌尿
皮质: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
髓质: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
肾盂
(2)输尿管 是一对肌性管道,上端与肾盂相连,下端与膀胱相通。输尿管壁由平滑肌构成,将尿液从肾盂向下送入膀胱
(3)膀胱位于盆腔内,是暂时贮存尿液的囊状器官,伸缩性很强,成年人的膀胱了贮存尿350~500mL
(4)尿道是尿从膀胱排出体外的通道
尿液的生成 :当血液流经肾脏时,除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 板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 分水分、无机盐类、葡萄糖、尿素、尿酸等物质,都可以通之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工作用,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吸收入血,而剩下的尿素、尿酸、部分无机盐和水,进入肾盂形形成终尿。原尿量很大,大约每天180L,而排出的终尿量一般每天仅1~2L
(1)肾脏比重相对较大,肾发育不完善,肾功能较差
(2)输尿管宽,长且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全
(3)膀胱容量较小,黏膜柔软,肌肉层及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贮存功能差,故年龄越小,每日排尿次数越多。自主排尿能力较差,容易发生遗尿现象
(4)尿道黏膜柔嫩,易受损伤,弹性组织发育较差
(1)饮水要充足,每天为婴幼儿供应足够的饮用水,可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
(2)培养幼儿定时排尿的习惯,防止尿频和憋尿
(3)保持外阴清洁。无论男女儿童,尽早穿满裆裤,大便后,睡觉前应清洗,并要注意清洗方式
(4)要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二、生殖系统分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分,男性内生殖器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射精管和前列腺等组成,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有分泌雄性激素和产生精子的功能
女性内生殖器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组成。女性外生殖器官又称外阴,由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口等组成。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位于盆腔内子宫两侧的前上方,左右各一个,呈扁卵圆形,它能够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孕激素。子宫位于盆腔内,子宫壁很厚,有丰富的肌肉,妊娠过程中子宫可以逐渐扩展,以利于孕育胎儿
(1)10岁以前,生殖系统发育缓慢,进入青春期后发育迅速
(2)抗感染能力弱
(3)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1)普及性知识
(2)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
(3)保持外生殖器的卫生
人类的生殖: 人类的生命需依靠生殖过程来延续,生殖过程的实现需要雄,雌个体均具有良好的生殖状态。人类的生殖过程包括受精-着床-妊娠-分娩-授乳等
人体的运动系统有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具有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运动等功能
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儿童骨骼中具有丰富的有机物,而其外包裹的骨折外膜相对来说较厚,具有弹性,韧性。经过猛力拉扯,不会被轻易折断。 预防:及时送医 注意饮食清淡保证良好作息时间
长骨:呈长管状,中部细长称骨干,两端膨大称骨骺。长骨主要分布在四肢,如肱骨,股骨等,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短骨:呈立方形,位于连结牢固,运动较复杂部位。短骨主要分布在手和足,如腕骨,跗骨等
扁骨:呈板状,主要参与构成颅骨,胸腔和盆腔的壁,如顶骨,胸骨等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颞骨等
骨膜: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膜,覆盖在关节以外的骨面上。骨膜含有幼稚的骨细胞,丰富的血管,淋巴系统和神经,对骨的营养,生长及损伤后修复等有重要作用
幼儿骨膜的他特点:幼儿骨膜较厚血管丰富,有利于骨的生长修复当骨受惊时,因血液供应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所以愈合得也比较快
骨密质:坚硬,抗压能力强,大部分集中于骨表面
骨松质:结构疏松。有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主要分布在骨内部
黄骨髓:大约6岁开始,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交替变成黄骨髓,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红骨髓:婴儿和胎儿都是红骨髓
有机质:主要是胶骨原纤维,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质:主要是钙盐,使骨坚硬并具有脆性
骨的生长 骨的生长有加长和加粗两种方式下面以长骨为列说明骨的生长过程。 在骨干和骺的交界处有一层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不断增殖,又不断地骨化,因此.骨的长度 不断地增加,到成人时骺软骨才完全骨化、消失,遗留一条骺线。在长度不断增加的同时,骨 膜深层的成骨细胞在骨干周围也不断形成新的骨质,使骨逐渐加粗
5、骨连结:骨与骨之间的连结称为骨连结。骨连结有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
直接连结:直接连结是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膜或软骨直接连结,如颅骨之间的缝隙,椎骨之间的椎间盘等。直接连结的活动范围很小
间接连结:间接连结称为关节,是骨的主要连结方式。关节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构成。如此,还有一些辅助结构,如韧带,关节盘等
关节面:关节面是相邻两骨的接触面,其中一个略呈球形称关节头,另外一略凹称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可减少两骨之间摩擦
关节囊: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四周的结缔组织囊,非常坚韧,能分泌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
关节腔:关节囊围成的空腔,含少量滑液。关节腔内是负压,有助于关节的稳固
支撑人体体重
构成人体支架
造血
保护内脏器官
储备钙,磷
长肌:主要分布于四肢
短肌:多位于躯干浅部
轮匝肌:分布在孔裂周围
阔肌:长在胸腹,背部浅层引起躯干运动
人体全身肌肉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1)新生儿颅骨尚未完全骨化,留有结缔组织结膜,称囟门,可分为前囟和后囟。前囟,即额骨与顶骨之间的冠状缝(菱形间隙)在出生后1-2岁闭合;后囟,即两块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人字缝(三角形间隙)在出生后2-3个月闭合。囟门闭合过早可能是由于脑容量小,头小畸形,闭合过早可能是由于脑容量小,头小畸形,闭合过迟则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或克汀病
(2)成人脊骨有四个生理弯曲,胸曲,腰曲,骶曲。新生儿的脊柱仅骶时,骶骨骨有弯曲,其他弯曲是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形成的。出生后三个月的婴儿会抬头时,脊椎出现颈部的脊柱前凸,形成颈曲;六个月以后婴儿能做坐时,出现胸曲;一岁以后开始学习行走时,出现腰部的脊柱前凸,形成腰曲。幼儿骨骼硬度小,容易变形
(3)胸廓是由胸椎,胸骨,肋骨及其骨连结共同围成的
(4)上肢骨一般较轻,小,关节灵活性较强。例如,肩关节的关节头大,关节盂浅,关节囊较松,韧带也比较弱,灵活性较强,可以做多种方向运动。但是幼儿的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如果用力过猛,悬吊或者不慎摔倒,容易引起关节脱臼。儿童的腕骨在10-13岁才能完成骨化,所以幼儿腕部力量不足,为他们准备玩具要轻。运用手部进行精细动作时,时间不宜过长。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掌握儿童书写,绘画的时长,注意不要让幼儿提拿重物,防止手部活动对腕骨发育不良的影响。婴幼儿的肘关节较松,当肘部处于伸直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5)骨盆有髋骨,骶骨,尾骨及其骨连结组成,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愈合而成的,这三块骨愈合较晚,一般在20-25岁才能完全愈合。盆骨容纳并保护盆腔脏器——直肠和泌尿生殖器官等。到10岁左右,男女盆骨在形态上开始出现差别,男性狭而长,女性宽而短。女性盆骨的形态特点与分娩功能有关
(6)足骨的跗骨和跖骨借骨连接形成向上突隆的弓形,成为足弓。一岁左右出现足弓由于婴幼儿脚底的肌肉,韧带还不结实,若运动量不合适,就容易使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婴儿不宜站立时间过长或过早下地行走;学前期儿童不宜经常长时间走路,运动时不宜负重过大,身体也不宜过于肥胖
(1)幼儿长身高时期,肌肉以增加长度为主;长体重时期,以肌纤维增粗为主。各肌肉群的生长发育不平衡,大肌肉首先发育,小肌肉发育较迟
(1)儿童肌肉收缩力差,易疲劳,但是因新陈代谢旺盛,又易恢复
(2)力量,协调性和灵活性也较差
(3)精细动作,不够精确
1、注意培养婴幼儿各种正确的姿势如坐、立、行等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3、预防骨折、脱白、肌肉损伤等伤害性事故的发生
4、经常晒太阳,促进身体对维生素D以及钙、磷等的吸收
5、婴幼儿的服饰应有别于成人,要便于骨骼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不能一味地追求美观
鼻:呼吸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是保护肺的第一道防线,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湿润和加温的作用
鼻腔狭窄,缺少鼻毛,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容易感染和阻塞
鼻中隔前下方血管密集,表浅,常因外伤,干燥等原因而出血
鼻泪管较短,瓣膜发育不完全,易引发泪囊炎,结膜炎
流鼻血的正确保健:低头身体前倾,张口呼吸,使用食指或者拇指按住两侧的鼻翼10-15分钟,也可以使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或后颈处来帮助止血
咽: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
幼儿咽部相对狭小,垂直,淋巴组织丰富,易患扁桃体炎
幼儿的耳咽管(咽鼓管)相对成人而言宽而短,位置平直,鼻咽部感染易引发中耳炎
注意空气流通,合理饮水
教给幼儿正确的擤鼻涕方法
注意冷暖,避免感冒
喉: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空气经咽,喉进入气管。喉也是发音器官。婴幼儿声带短而薄,不够坚韧,所以婴幼儿的声调比成人高
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为后壁略扁平的圆筒状通道。气管向下分成左,右两侧支气管
支气管:在肺内形成像树枝状的分支右侧支气管短而粗,比较直,就像是气管的直接延伸,左侧支气管细而长。因此,当有异物坠入气管时,最容易坠入右侧支气管内
肺泡是组成肺的最小单位,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咽喉疼痛,吞咽食物时尤为明显
化脓时多呈高热(39摄氏度以上)
食欲下降
头痛呕吐
常出现发烧
吞咽难受
鼓膜破裂
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
鼓膜不破,不受外力的撞击或掏耳朵过重
吃好喝好睡好,多运动,不游泳;幼儿平躺喝奶也会引发中耳炎,喝奶时应垫高枕头
内服:青霉素或头孢类
外用:从外耳道滴入
定时听力检查,日常多观察
耳镜检查
去脓
修复
幼儿易患中耳炎的原因:幼儿咽鼓管粗而平滑,细菌容易进入。随着年龄增长,咽鼓管倾斜,变窄变陡
用鼻子呼吸
掌握擤鼻涕的正确方法
注意保护嗓音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保持空气清新
进餐时要小心,不高声笑谈,防止食物进入食管
小脑:具有调节躯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运动的作用
大脑:是神经系统中最⾼级的部位,具有控制管 理的作用
间脑位于中脑之上,尾状核和内囊的内侧
延髓
脑桥
中脑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脊髓比椎管短成型后 裂变的圆柱形主要功能是反射和传导
脑神经:支配脑部各器官的运动,并接受外界的信息
脊神经:⽀配躯⼲和四肢的运动,并感受刺激
自主性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体内,各个脏器均设这两种神经的双重⽀配,控制⼼脏搏动、呼吸、消化、血压、新陈代谢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突起有两种轴突和树突,轴突较⻓,只有一个分支,少数度很短,成树状分支调节功能神经系统的活动基本⽅式是反射,反射分为非调节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条件反应设施后天获得的
神经系统的活动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非调节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条件反应设施后天获得的
优势原则:优势兴奋区域的兴奋性高于其他区域,优势兴奋灶的形成,使机体具有良好的应激功能,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提高学习效率学前儿童大脑皮层优势兴奋灶的形成与其对活动的兴趣有关,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可以使幼儿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促使“优势兴奋”状态形成
镶嵌式活动原则:当⼈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只有相应区域的⼤脑皮层在⼯作,与这项活动无关的区域则处于休息状态,随着⼯作性质的转换,大脑皮层的⼯作区与休息区不断轮换
动力定型:当身体内,外的条件刺激按照⼀定的顺序,经不变地重复多次以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条件反射的出现越来越恒定和精确
保护性抑制:睡眠是⼤脑维持正常功能的抑制状态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2、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3、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兴奋强于抑制兴奋产油,使睡眠逐渐减少,抑制过程形成较慢,控制能力差
(1)从胎儿期起就应提供充足的营养,为大脑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保证婴幼儿有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动静交替,防止兴奋后产生过度疲劳
(3)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注意为儿童选择生动有趣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一类型的活动时间不宜太长
(4)培养婴幼儿对事物探究的兴趣,发展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的思维能力
脑垂体(‘’内分泌之王‘’):脑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出生时已发育良好。脑垂体分泌生长素,是从出生到青春期影响生长最重要的激素,能起到控制人体,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组织对糖的利用等作用。生长素过少,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称为‘’侏儒症‘’,但智力发育一般正常。若生长素过多则患‘’巨人症‘’
1、促进新陈代谢
2、提高精神系统的兴奋性
3、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和发育成熟
呆小症(克汀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为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身材矮小
甲亢:甲状腺分泌过盛
胸腺:胸腺位于胸骨的后面,分左,右两叶,胸腺在出生后两年内生长很快,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继续增长,致青春其后逐渐退化,成人胸腺组织被脂肪组织代替。胸腺与免疫系统有着密切联系
皮质:调节水与电解质的代谢与平衡,调节糖和蛋白质的代谢,调节性器官的发育及第二性征的发育
髓质:与血压的升高,淋巴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兴奋,维持体温都有着密切联系
松果体:分泌褪黑素,抑制性早熟
胰腺
性腺
1、生长素的分泌影响婴幼儿的发育
2、褪黑素分泌可防止性早熟
3、缺碘影响甲状腺的功能
4、胸腺发育不全会影响免疫系统
1、保证婴幼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促进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2、为婴幼儿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常食含碘丰富的食物,防止碘缺乏之症
3、不盲目服用营养品,防止婴幼儿性早熟
4、避免强光照射,睡觉时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