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在运输、存储、加工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在工地存放时应按照不同品种、规格、分批分别堆置整齐,不得混杂
并应设立识别标识,存放的时间宜不超过6个月;存放场地应有防排水措施,且钢筋不得直接置于地面,应垫高或堆置在台座上,顶部应采用合适的材料覆盖,防水浸、雨淋
钢筋的级别、种类、直径应按照设计要求采购,当需要代换时,由原设计单位做变更设计
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热轧光圆钢筋,不得以其他钢筋代替且其使用时的计算拉应力应不大于65mpa
冷拉的钢筋越拉越细容易脆断,圆钢的塑形更好,对于吊环来说钢筋的强度要求比不上对钢筋的延性要求,而且螺纹钢对钢索进场摩擦会造成钢索断裂
钢筋弯制前应先调直,宜优先选择机械方法调直
钢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弯制,不宜加热。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向两端弯制,弯钩应一次弯成
优先选用闪光对焊
适用于HRB335带肋钢筋、HRB400带肋钢筋
普通混凝土中钢筋直径≤22mm,在无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连接,但是受拉构件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钢板与钢筋T型连接宜采用埋弧压力焊或者电弧焊
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钢筋接头应设在受力较小区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在任意一焊接或绑扎接头长度区域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2个接头
钢筋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为混凝土配筋都是为了抵抗拉力,抗压由混凝土负责
钢筋接头部位横向净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25mm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
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得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2
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当受拉区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小于100mm的钢筋网
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错开布置。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垫块的位置、数量、紧固程度进行检查
混凝土标养条件:温度为20±2℃ 湿度为≥95%
混凝土拌合物应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沁水现象
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满足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要求,使浇筑过程不中断;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均匀性,不产生分层、离析等现象,若出现这种情况,则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快速搅拌
混凝土在卸料前要掺外加剂的,剂量应根据配合比通知书执行,掺完外加剂后应快速搅拌,搅拌时间根据试验确定
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泵送混凝土的间歇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规格,并做好记录,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
在原混凝土面新浇筑混凝土时,应凿毛并清理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万能答案
大方量混凝土浇筑,应事先制定浇筑方案;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时间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采用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出现气泡和不在沉降为准
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
掺用缓凝剂或有抗渗等级要求及高强度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暖措施,不得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
一般宜为14-21天(冬雨季28天),应特别注意前7天的保湿
混凝土的工作性: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1、塌落度(流动性):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力或机械振动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充模板的能力。
2、黏聚性:是指新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黏聚力确保不致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使混凝土能保持整体稳定的性能。
3、保水性:新拌混凝土保持其内部水分的能力称为保水性
混凝土的塌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随机取样检测。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若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塌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