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使用;基本词汇里面的词不容易起变化,比较稳固;一般由一个词根构成,具有比较强的构词能力
非全民使用,不稳固,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表示语法关系的意义叫语法意义
通常说的“词义”是指词的词汇意义,是语义研究的基础
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结果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象征功能
词具有指称某类现实现象的功能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名称是用来标志一类事物的符号)
一般性: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这是概括所完成的工作
模糊性:比如早晨、上午,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
全民性: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了解到的词的意义就是共同的
单义词
派生要有现实的基础,与它所从出的意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而两者所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则是建立这种联系的桥梁
“习”的本义和引申义
pen由“羽毛”引申到“笔”
中心意义:在所有意义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意义
借用方言和外语词的结果
古汉语中的同义词: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
主观态度的不同:褒贬
口语
书面语
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
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反义词在修辞上由对比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反“是”同“中的对立关系
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属——种 的概念
区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团体和团员的关系、单位和部门的关系
各种有相互联系的词义关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词的概念意义中有某种相同的语义特征
下位词一定具有上位词的全部语义特征,同时又具有上位词没有的语义特征
每个语言词义系统内部义场的特征
”惯用法“
正确的词语搭配是使句子有意义的基本条件
”谓语—体词“关系类型(动—名关系),就是句子的语义结构
语义结构中谓词和体词的搭配规则就是句子的语义规则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仅要符合语法规则,还要符合语义规则
与”动程“相配的”物体“:施事、受事、主事、与事、致事
外围语义角色:工具、方所、时间
人称、时、指示
语气
情态
从一个句子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句义,反向推导不成立
预设
话语的物理语境、话语语境、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
有定性:指”确定的、有具体的所指的实体“
专门的虚词、用句子中特定的位置
话题是句子所传达的信息所关涉的实体,选择不同的句子成分做话题则所传递的信息也不同
一个篇章有一个共同的篇章话题;各个段落和段落中句子的话题,使得篇章的组织有了层次和结构
指代和衔接也是语篇凝聚连贯为篇的重要手段
话题与施事、主语
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
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说话者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句法形式表现、专门的句法虚化成分标示
句子传递信息所依赖的、说话者设定为自己与受话者都知道的哪些知识
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言内意外
运用语言单位和规则,说出有意义的句子
说出这个句子是对学生的一种要求和指令,要使听话者做一件事
阐述、命令、请求、询问、感谢等
具有超越直接言语行为的其他的言语行为功能,称为间接言语行为
直接言语就是字面上的,间接就是非字面上的
听话者听到话,做出相应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