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可能会过于高估自己对某个项目所作的贡献;
学会停止错误行为
用一种中间立场来看待自己的行为
(1)求胜欲太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打败对方——无论这样做是否值得; 几乎所有其他的行为缺陷都是因它而起的。
只有认清自己的缺点,并愿意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尽力克制自己,避免这些缺点,我们才会变得更加成功
2)太喜欢在别人的点子上“加分”:在每一场讨论中,都太想表达自己的意见; 非常明显的求胜欲的变体
作为管理者:留意自己是如何鼓励别人的
作为员工: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保持自信,尊重上司,坚持立场
(3)太喜欢点评:总是要对别人的说法评论一番,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 保持中立
闭上嘴巴
和对方说谢谢
(4)总是发表破坏性评论:总是要为了让自己的言语听起来更深刻、更诙谐,而说出一些不必要的讥讽之语; 问自己这样是否有帮助
闭上嘴巴
5)喜欢用“不”“但是”或“可是”来开头:过多地使用否定式过渡语,实际上是在告诉对方,“你错了,我才是对的”; 仔细观察自己的言语
不为自己的立场辩解
启动罚金制度
(6)告诉世界你有多聪明:总是要告诉周围的人,自己比他们想象的更聪明; 问自己:"这样说值得吗?”
如果不值得,闭上嘴巴
跟对方说“谢谢你”
(7)在愤怒的时候跟人沟通:把情绪上的波动作为一种管理工具; 闭上你的嘴巴
(8)负面思维,比如“让我来告诉你这样做为什么不行”:总是要用自己的负面思维去影响周围的人——即使是在毫无必要的时候; 每当有人向你提出一项建议的时候,仔细留意自己的反应。
(9)隐瞒信息:为了让自己占有一定的心理优势,而拒绝跟别人分享信息; 你可能实在太忙,根本没有机会跟周围的人分享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
你在准备会议的时候忘记邀请某个人参加了;
你交给下属一项工作,却忘记告诉对方,你希望他具体怎么做了
定期随机抽选名单祝贺和认可别人
(11)喜欢抢功:总是过于高估自己在某项工作中的作用——这是最让人厌恶的一种恶习; 本质上也是一种求生欲
学会跟别人分享你得功劳
(12)总是喜欢找借口:总是把自己的坏习惯归结为某种无法改变的原因,以此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借口与解释之间的区别
直白的借口
委婉的借口
(13)把一切都归咎于过去:总是把自己的失误或缺点,归咎于以往的人或事——其实是在为自己的过失寻找替罪羊;
(14)偏袒下属:不能公正地对待自己周围的人;
(15)拒绝道歉:拒绝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拒绝承认错误,不承认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了其他人;
(16)不懂得聆听:对同事最不礼貌的一种表现;
(17)不懂得感激:最缺乏礼貌的一种坏习惯;
(18)惩罚报信人:错误地攻击那些本来想要帮助你的人;
(19)乱找替罪羊:总是把自己的过失推到其他人头上;
(20)过于强调自我:把自己身上那些无法改正的缺点,看成是一种美德,总是强调“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当其他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就会变得更加重要。
随着我们的职业生涯不断向前,我们所能真正改进的,只有自己的行为。
大家都很优秀,只是可以更好
人类不仅会过于高估自己的力量,还会夸大自己的缺点。
先不要急着进行自我诊断
必须弄清楚“人际交往缺陷”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
他们往往不喜欢听到负面的反馈意见
我们也不愿意向他们提出负面的反馈意见
几乎所有的反馈意见都是针对过去提出的
自我封闭的做法并不会帮助我们作出任何改变
(1)忘掉过去;
(2)说出真相;
(3)一定要提供支持,提出真正有用的反馈意见,而不是一味地讽刺或者批评;
(4)找出自己也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大家就可以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改进”,而不是“判断”上面。
我们实际上是希望对方给出一个答案
不妨把对方的每一条建议,都当成一件礼物或者是赞赏,向对方说声“谢谢”
没有人指望你会完全接受他们的建议,只要你注意聆听,并注意接受那些言之有理的建议,你周围的人就会感动不已
(1)你是否找到了合适的采访对象;
(2)你是否提出了适当的问题;
(3)你是否对答案有了正确的理解;
(4)你是否能够接受你所收集上来的反馈意见。
我们通常不喜欢听到这样的反馈意见,人们也不愿意给出这样的反馈。
经验表明最好的征求反馈意见的方式是机密反馈(confidential feedback) 所以要想避免任何抵触情绪,真正做到机密,你需要一个完全中立的第三方来帮助完成
如果实在找不到这样的人,你必须跟采访对象进行一对一的对话
这种脱节现象(你可以与大部分同事和睦共事,但却只会与其中的一小部分同事成为好朋友)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别人是否喜欢你并不会影响你改进自己。
公司里的调查通常不是相遇群体调查
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你喜欢我吗?
你喜欢我什么地方?
你讨厌我什么地方?
唯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1)征求对方的建议而不是反馈意见;
(2)你的问题一定要面向更好的未来,而不是转向过去;
(3)一定要让对方意识到你会尊重他们的建议,而且你是真心希望做得更好。
观察性反馈——重新认识你的世界
(1)来自某个人的反馈,虽然可能有些模糊,不是那么清晰,但跟来自一个小组的反馈意见可能同样重要;
(2)并非所有的反馈信息都是征集来的。我们很可能通过观察的方式得到一些十分重要的反馈信息
对方也知道的信息被称为共有信息
我们知道,但对方不知道的信息被称为私有信息
通常无意义
真正有趣的是那些别人知道但我们不知道的信息
简单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眼睛,更好地看清自己。
(1)旁观者清,发现别人身上的问题总是更加容易一些,可当同样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却很难发现;
(2)即便我们不承认问题的存在,可那些注意观察我们的人还是会很容易地发现它们。
不同的人所需要的反馈意见可能各有不同
抽出一天时间,认真留意你所听到的,人们对你的所有评价并记录下来
可能会从中发现一些明显的模式
坚持记录一段时间
其实是在用两种新式武器来瞄准这个世界:判断和目的
“关掉”声音,观察周围人的身体语言
你其实是在通过消除听觉的方式,来学会更加敏感地观察周围的世界
找出一个你希望有所改进的习惯,任何对你有意义的事情都行
你所列出的收益越多,它们就会变得越个人化
首先提出目标,然后确定那些重要的步骤
你其实是在向自己提出非常重要的反馈意见
你会发现一些自己非常需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其实是在进行一种逆向分析——你首先瞄准自己想要的结果,然后寻找获得这一结果所需要的技能
人们经常会在自己最不擅长的问题上大加吹嘘。
那些自贬性的言论,无论是真是假,都可能为我们提供最真实的反馈信息
其实是在颠覆自己的整个世界,并且发现自己其实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你在工作中的那些坏习惯,并不会在你跨入家门的那一刻消失
会意识到自己不仅需要改进,而且这种改进也是相当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