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许今天爱这个明天爱那个,但是大浪淘沙,总有人会留下来
我听到声音响起,不知道是启航号角还是终结的哀钟,但是这声音,永远好于令人窒息的沉默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生苦短,万贯财,千钟粟都如过眼云烟,最值得珍惜的其实是那倏忽而至的缘分和我们每一刻的体验
不在乎天长地及,只在乎曾经拥有
我们都厌倦了陈词滥调,然而要成就一个有趣的灵魂何其之难
很多人在寻求创新的时候,总会任由自己信马由缰地乱想,最后得出的观点要么散乱不堪,要么不切实际
在文学领域有一个经典的议题叫做“作者已死”,讨论的是咱们看书的时候,应当作者不存在,自己读出什么就是什么。
任何的决定往往都有一定的成本和代价,最起码我们需要花费时间,甚至可能需要一些金钱,甚至更麻烦一点,得劳心劳力耗费大量精神,那么,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
很多时候,只需要简单的询问,我们就能抽丝剥茧地找出那些别人在纷扰之中看不见的真相,比起跟着去谩骂“收税就是不好”“犯罪的人怎么能放出来”“人贩子怎么不判死刑”,在每项政策后该被讨论的,或者说我们首先应该要关注的应该先是:
越是显得无本万利,越要警惕它的潜在成本和代价
如果真的让兔子和乌龟赛跑,一万次里面乌龟可能也赢不了一次——实力,是不会骗人的
比耐心、比游泳,甚至是比长寿——只要换一条赛道,乌龟,就很有可能战胜兔子
市面上的辩论书通常问题:
1、教辩论只谈理论、谈观点,缺乏具体应用;教技巧又只知收录辩词范例,要人自行揣摩,没有操作步骤
2、作者本身缺乏实际辩论经验,以致书中所写,通常都是土法炼钢、凭空假设的辩论过程......辩论中的限制与压力,说服人的阻碍与变因,往往略而不提
19世纪英国政治家狄斯累利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天大的谎言、统计的数字
反驳之于思考和表达的意义绝不止于批判——毕竟,只有当你明白什么是谬误的时候,你才能不断接近想要寻找的真理。也只有当你有能力拆穿和反驳谬误的时候,你才有能力为真理辩护。
如果你厌倦了微博上无休止的骂战,如果你也希望下次遇到公共议题的时候,你也能凭借自己理性而聪慧的大脑,得出独到的见解和有说服力的洞察,而不用在等着大v们一波又一波的带节奏和一轮又一轮的反转。那么或许你该像圣雄甘地说的那样“让自己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
从此你不再容易受到网络偏激言论的煽动,或是被不合理的建议所蛊惑
黄志忠:学立论,帮你面对人生两难
你要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一旦提供了指引——比如说“做人要诚实”,又比如说“做人要精明”——你一旦提供了方向,那个方向就有可能出错。什么情况下你说的话是不可能出错的呢?那就是不提供任何的方向。人家问你,家庭跟事业哪个更重要?都很重要,都不该放弃。那的确,你就不会错。可是你这个不会错,没有任何的意义。
话说回来,我们为什么要学辩论?你要知道辩论就是当你遇到抉择,不知道是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时候,借由辩论,希望能够找到指引,能够找到信念。
所以辩论的目的,不是要在辩论场上找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因为我们都知道,正确的答案就在中间,可是那个正确没有任何意义。辩论的目的是要找出有价值的观点。我们会希望,如果人们相信了这个观点,如果人们接纳了这个观点,如果这个观点改变了我的看法,那么,在辩论之后,我们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就可以产生更强的信念。
也许学辩论的意义不在于你可以参加辩论赛,也不在于你可以任何时候都出口成章,而在于你可以变成一个比以前更聪明的人。
1、随时对一个抽象或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的习惯
2、在高强度对抗中磨练出来的语言能力
3、无数次思想实验与精神搏斗中粹炼出来的输出观点和精准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