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认知内驱力(内部)
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
附属内驱力(外部)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唯一因素,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动机水平受任务难度影响。
代表人物: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巴甫洛夫)
主要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一般来说,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起着促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可以让一个人振作起来。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成就动机:个体在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力求成功的动机
避免失败的动机
人物:海德韦纳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和非稳定性
可控和不可控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
人物:班杜拉
定义: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与判断。
(1)结果期待: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2)效能期待:人对自己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
2、影响学生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4、影响新行为获得和习得行为表现。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最主要)
2、替代经验
3、言语说服
4、情绪唤醒
1、选择难易适中的任务,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2、观察学习能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学习行为。
3、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正确归因,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
4、重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人物:德维克
能力增长观(能力可改变)——掌握目标(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任务卷入的学习者(关心是否能掌握任务)
能力实体观(能力固定不变)——表现目标(在学习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避免别人瞧不起)——自我卷入的学习者(关心能否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做给别人看)
人物:卡文顿
接受自我←自我价值感←成功←高能力,因此自我价值感是个体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并常常将自我能力与自我价值等同看待。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视为能力的展现而非努力的结果,以感到更大的价值感。
培养:学习需要从无到有
激发:调动已形成的学习需要,变为行为的积极性。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在激发学习动机时又进一步培养和加强了已有的学习动机。
1、学生自身需要。
2、学生的志向和价值观。
3、成熟和年龄特点。
4、学生的性格特征。
5、学生的焦虑程度。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2.教师的榜样作用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与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3、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
4、设置榜样
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有效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及时,具体,经常)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适当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