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 1919 年 1 月至 6 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
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 3 000 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爱国学生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 30 多名爱国学生。
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 800 多名学生被捕。
6 月 5 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
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