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属于生产关系
目的: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过程
性质:基本性质是社会经济关系,本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
特征:交换关系形式上的平等经济关系,实际不平等
资方绝对的优势;劳动者从属性
主体(基本主体是劳动者、用人单位)政府、工会、雇主组织
按组织结构划分: 职业工会、产业工会、总工会
按层级划分: 企业工会、区域性(或地方性)工会、全国性工会
行业协会、地区协会、国家级雇主联合会
雇主组织的作用包括: 参与集体谈判; 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提供法律服务; 提供培训服务
政府:规制者、监督者。调解仲裁者。冲突的控制者。机制建设的推动者。
称为产业关系或劳资关系系统,包括劳动关系的内部构成和外部环境因素交流互动的有机整合体。
概念:劳动关系系统的组织构成、权利分配以及关系处理和作用发挥的过程和方式
主要内容: (1)组织机构与相互关系。 (2)关系处理的规则和程序。
运行的阶段:构成关系→确定和实施标准→处理和解决争议。
基本形式:冲突和合作
两种功能:即动力功能和约束功能
三种状态: 良性运行和谐发展(基本目标)、 中性运行常态发展、恶性运行畸形发展
规则网络是由法律、权力、传统和道德四个方面所构成的
法律是最基本的,权力是政治领域,传统是社会领域,道德是一种价值理念
个别劳动关系处理规则:构成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关系,表现为劳动合同制,是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关系处理的规则。
集体劳动关系处理规则:是劳动关系运行的核心规则,表现为集体合同,是劳动者集体与雇主或雇主组织之间关系处理的规则。
劳动争议处理规则:属于补充,本质是救济规则,涉及三方行为的规范(包含政府)
劳动者个人权利( 即个别劳动权)的规定:劳动条件、劳动标准
劳动就业权、工资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障权、职业安全卫 生权、职业培训权、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
劳动基本权(即集体劳权)的规定:团结权 、集体谈判权和集体行动权、民主参与权
1.权利义务统一原则;
2.保护关系主体权益(全面保护、平等保护、优先保护(劳动者)和特殊保护(特殊群体))原则;
3.双方自主协调为基础原则
4.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原则。
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劳动规章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劳动监察制度。
( 一)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二)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三) 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
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多方施策
以口头或书面等正式方式,表达对组织有关事项的不满
申诉的范围: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不满的情绪,限于与工作有 关的问题
申诉原则:①合法原则。②公平原则。 ③明晰原则。④及时原则。⑤反馈原则。⑥保密原则。
第三方调解实现的
提交员工申诉表、申诉受理、查明事实、解决问题、制作员工申诉答复
调解委员会调节前做的准备工作。
1.审查调解申请。 2.通知被申请人。3.告知与征询。 4.弄清案件的基本情况。
5.进一步调查事实。 6.分析证据。 7.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