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How to Read a Book: The Classic Guide to Intelligent Reading》
作者:[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ISBN:9787100040945
译名:《如何阅读一本书》
1.为获得资讯
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
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吸收资讯是被启发的前一个动作
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
观察
记忆
想像
增加知识或理解力
阅读的艺术
1.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Q: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2.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系统化略读(skimming systematically)
目标: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
Q:这本书在谈什么? / 这本书的架构如何? / 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3.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追寻理解
4.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比较阅读(comparative reading)
想不想读?
是否值得做分析阅读?
只要能挖掘出来,书中的资讯及观点对你有用
发掘所有东西
时间很有限
通过略读来确定这本书是否值得花更多时间仔细阅读
就算决定不再花更多时间仔细阅读,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
作者重要的主张是什么
作者写的是怎样一本书
很快的看过去
注意副标题
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
作者写本书的特殊角度
主题、类型
纲要目录
eg.《失乐园》(Paradise Lost)(作者:弥尔顿(John Milton))
eg.《罗马帝国衰亡史》(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作者:吉朋(Edward Gibbon))
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
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
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目的那几页
如果宣传文案什么重点也没写到 → 这本书根本没什么重要的东西可谈
摘要说明:要仔细阅读
念个一两段
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常常作者会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
把全书翻一遍,
寻找主要论点,
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通过这4步,
确定是否需要更仔细的阅读这本书,
还是根本不想读下去了
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侦探,在寻找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
1个重要的阅读规则:第一次读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在阅读一行字的时候会在五六个地方发生逗留现象
只能间隔着看到一个个单子或最多两三个字的组合
看过两三行之后,眼睛就会自然的“倒退”(regress)到原点
降低了阅读的速度
大脑跟眼睛不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
大脑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提供足够的资讯
1.将大拇指、食指、中指并拢,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
2.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
3.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1.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单一的一种
知道在阅读某种读物时该用什么样的速度
快不该快的,有损于理解
确定是否值得一读
对于想要仔细阅读的书:先略读,可以从基本架构上先找到一些想法
第一次阅读难读的书时,先完整的看一遍
Sec.1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在阅读时提出问题,并尝试去回答
找主题
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
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关键议题
第一组规则:
找出作品的整体及部分机构
找主要的想法、声明、论点
第二组规则:
定义和诠释书中的共识、主旨、论述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第三组规则:
评论作者的学说,
以赞同或反对的意见完成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
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
找出其它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三组规则:架构性、诠释性、评论性
养成习惯,有意识的、有技巧地去训练这种能力
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写出言外之意 ← 鼓励
让你保持清醒
主动阅读,是一种思考,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论是说还是写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和作者之间的对话
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
已画线的部分再强调
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慎用
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
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强调在其它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
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
可以用 Cf 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问题或答案
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
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
依次记下作者的主要观点
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
列出基本的大纲和前后篇章秩序
1.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2.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3.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可以记在目录页、书名页
结构笔记(structural note-making)
1.结构笔记(structural note-making)
2.概念笔记(conceptual note-making)
3.辩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making)
不是知道该如何去做
而是养成去做的习惯
对于规则了解得够清楚
只要照着规则练习,就可以培养出习惯来
忘掉分开的步骤,才能表现出整体的动作,而每一个单一的步骤还要确实表现的很好。
但是,为了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只有这样,你才能将所有的动作连结起来
对每一个步骤都很熟练之后,才能将所有不同的步骤连结起来,变成一个复杂却和谐的动作
你无法压缩其中不同的部分,好让不同的步骤立刻紧密连结起来
你在做这件事时,每一个分开来的步骤都需要你全神贯注地去做
在你分别练习过这些分开来的步骤后,你不但能放下你的注意力,很有效地将每个步骤做好,还能将所有的动作结合起来,表现出一个整体的顺畅行动
规则补充: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
然后最少要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介绍、索引
出版者的宣传文案
这些都是作者向你传递的讯号,
让你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吹
主要目的是传达知识
本质:口述的故事
政治
伦理学
哲学
物理学
几何学
心理学
小说
喜剧
史诗
抒情诗
心理分析的论著
反对药物泛滥的劝导手册
社会学的论著
Sec.2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 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知”与“行”的区别
教你这是什么
eg.只提供人类的行为观察,而不加以批判,既非伦理也无关实用的科学作品
教你如何去做
eg.本书、指南类的书
eg.教我们如何生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了会有什么奖赏,不做会有什么惩罚的伦理书
质疑某件事的有效性 → 理论
质疑某件事的目的 → 实用
科学:从特殊经验的结果做举证
哲学:以人类的共通性做例证
所依赖的经验
思考的方式
论证问题的方式
找出书的骨架
分析阅读的规则②
分析阅读的规则③
规则②: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强调整体性
规则③: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强调复杂度
将各个部分排列出来
列出各个部分的纲要
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
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规则⑤:找出共通的词义、关键词
目标:与作者达成共识
Sec.1 单字 vs. 词义
Sec.2 找出关键字
Sec.3 专门用语及特殊字汇
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所不了解的那个字句
规则⑥: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规则⑦: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为感到困惑的句子而暂停
理解思想或知识,而非玩弄文字
联系自身经历/经验说明主旨
找出重要论述的段落
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2.区别两种论述的不同之处
3.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
规则⑧:找出作者的解答
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的规则
(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规则⑨:先完整的了解一本书,不要急于开始批评
规则⑩:不要盲目反对
规则⑪: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
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
1.知识不足
2.知识有错误
3.不合逻辑 —— 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4.分析不够完善
真的有效
这样做能带引你到正确的结果,达到你的期望
1.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2.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找出作者想要你做什么
找出作者的共识、主旨、论述
了解他要你这么做的目的
能否接受作者的宗旨——他的最终目标
能否接受作者建议的达成目标的方法
4.与我何干?
论说性作品:传达的是知识
想像文学:阐述一个经验本身
1.不要抗拒想像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2.不要去找共识、主旨、论述
3.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1.将想像文学作品分类
2.抓住整本书的大意
3.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Ch.15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P187
1.说出关于一个故事、戏剧、诗的情节大意
2.辨识剧中所有不同的角色,并用自己的话重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关键事件
3.合理的评断一本书的真实性
4.与我何关?
满足个人特殊潜意识需求的小说
满足大多数人潜意识需求的小说
1.悲剧的精髓在时间,或是说缺乏时间
规则一:不论能否读懂,都要一口气读完,不要停
规则二: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
最基本的认知:要知道作者在运作的是哪一条路
1.对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2.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
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定案本(definitive)
授权本(authorized)
一般传记
了解记者心中戴着什么样的过滤器
1.这个作者想要证明什么?
2.他想要说服谁?
3.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什么?
4.他使用的特殊语言是什么?
5.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
eg.类似分享书本内容的up、作者(eg.罗辑思维),对书本内容的浓缩提炼、乃至解读,效果如何,往往和up主自身的文化素养、社会经历、价值观、所站的立场等有很大的关系
传统中,伟大的科学与数学的经典之作
现代科普著作
本文不讨论此类书籍
问题的本身
问题的背景
科学的客观,不在于没有最初的偏见,而在于坦白承认
归纳法是科学的特质
也有演绎法
三段论
除了思考,别无他法
eg. 柏拉图《对话录》(Dialogues)
《物理学》
《形上学》(Metaphysics)
《伦理学》
《政治学》
《诗学》
《灵魂论》(On the Soul):混合了哲学理论和早期的科学研究
eg. 圣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eg. 斯宾诺莎《伦理学》(Ethics)
eg. 帕斯卡尔《思想录》(Pensées)
发现问题,或找到书中想要回答的问题
Sec.6 厘清你的思绪
1.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来说,所牵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而已
2.应该读的是哪些书
Sec.1 在主题阅读中,检视阅读所扮演的角色
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目标: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极为相关的章节
做书的主人,而不是把书当做主人
而不是跟着作者走
强迫作者使用你的语言,而不是你使用作者的语言
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一位作者的词汇
主题阅读是一种大量的翻译工作
首先帮助我们了解所有的作者,而不是其中一两个作者
其次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
秩序:跟主题有关
eg. 这个现象是如何被发现的
eg. 这个概念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2.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
各人对于主题有不同的观点
整理清楚所有争议的前后关系
厘清争议
将相关议题整理出来
这是真实的吗?
与我何干?
面面俱到,不预设立场
如果阅读的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读者,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
∵ 读能力范围内的书,没法提升阅读能力
∵ 只有这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
除非能增长心智,否则学不到东西
1.阅读技巧的增进
2.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