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判断:A怎么样或是什么/A(不/没/是)B
辅助判断:V谁?V什么?/V(着/了/过)
中心语体词性
中心语谓词性
动补
学得好、打扫干净
形补
凉快得很、高兴极了
各部分有并列、承接、选择、递进等关系
学校和工厂、讨论并通过
看意义:同位短语异名同物,联合短语异名异物
看扩展:同位短语之间不可插入虚词,联合短语可插入“和”“或”
看功能:同位短语是名词性的,联合短语不局限于名词性
先后:上街买菜
同步:护送老奶奶回家
V1表V2的时间(V1后可加的时候):路过这里顺便告诉大家
V1表方式
瞪着眼睛看他
V1表处所
靠在墙上站着
V1表依据
卖力气挣钱
表工具
用钳子夹住
V1表目的V2表结果
看球赛熬了一个通宵(V1前可加为了)
V1表原因,V2表结果
看电视误了作业(V1前可加因为)
V1和V2有假设关系
有问题找他
V1表条件
有钱买书
V1V2正反陈述,互相补充
躺着不动
使令
爱恨
推举和称谓
领属
数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量词
名词性/谓词性词语+方位词
表处所、方位、时间等,属于名词性短语
eg:大门外、喝酒以后、天亮之前
方位短语常和介词组合,构成介词短语
在树上
桌子上——方位短语:方位词前不能加“的”
定中短语:方位词前能加“的”
介词后面常是体词性词语,也可以是短语
从现在开始 对于在工作场所吸烟这种行为
介词短语常修饰谓词作状语,少数做补语或宾语
老张在黑板上写字——状语
黄河发源于青海——补语
对曹操的评价——定语
“的”字短语
“所”字短语
比况助词“似的、一般”等附在名词或动词等词语后,表比喻、推测
猴子似的、雷鸣般
简单短语
多个层次
结构原则:切分出来的成分必须是合法的结构单位、短语或词
功能原则:切分出来的成分应该能搭配
意义原则:切分出来的成分搭配起来的意义符合整体意义
双宾语:先切远宾语
介词+方位短语:先切介词、再切方位词
单义短语
多义短语
结构层次不同
结构关系不同
语义关系不同
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都不同
语音因素
词汇因素
语境因素
主要作主语、宾语,一般不作谓语
主要作谓语,可分为形容词性和动词性
不能做主谓宾,只可作修饰语
介词短语、比况短语、部分偏正短语
名词性主语
谓词性主语
浪费可耻
谓词性谓语
名词性谓语
鲁迅绍兴人、这个人瓜子脸
施事
受事
谓语中心是形容词名词和非动作性动词,主语为中性主语
动语
名词性宾语
表示心理活动或感知的词
盼望明年能抱上孙子
表示言谈的动词
班长说晚上不用上课
表示施以、起止的动词
如进行、加以、开始
施事
受事
结果宾语
盖房子(盖成房子)
处所宾语
回南方、坐车上
时间宾语
过中秋节
工具宾语
编柳条、喝小杯
方式宾语
存活期
原因宾语
避雨、缩水
目的宾语
交涉过财产问题
类别宾语
她当班长、我是学生
存在宾语
那里有鱼
其他宾语
出风头
限定性定语
对中心语所指的范围加以限制
描写性定语
对中心语所指的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加以描写或形容
美丽的校园
区分偏正和其他句法关系
强调修饰性、领属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一般不加"的“,加”的“表强调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一般加的
单音节名词作定语,必须加的
双音节名词作定语,加不加视语境
动词直接修饰中心语形成一种名称不加的
如烤肉、压缩饼干
一般情况加的
如编的草帽、写的字
量词短语作定语不加的
限制性状语
经常跑步
描写性状语
他很高兴地对我说
他喜滋滋地走了过来——指向他
他满满地给我斟了一杯酒——指向酒
构成: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部分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副词也可充当
结果补语
程度补语
情态补语
趋向补语
数量补语
时地补语
由表示能或不能的“得”或“补得”充当
去得--去不得 吃得--吃不得
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加“的/不”
结果补语:写完——————可能补语:写得完、写不完
趋向补语:拿出来——————可能补语:拿得出来、拿不出来
看标记:带“得”或能插入“得”是补语
看提问:v什么?——宾语
v得怎样?——补语
看量词
动量词——补语
名量词——补语或宾语
变换:浪费了三天——把三天浪费了——宾语
读了三天——把三天读?——补语
中心语
插入语:用来引起听话者注意
毫无疑问,你说的很对
称呼语:用来呼唤对方,引起注意
阿姨,给我来两个馒头
感叹语
拟声语
提示成分
句首修饰语
句子
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特定语气和语调(句号、问号、感叹号),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包括单句和复句
动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词语作谓语
花开了、我们吃苹果
形容词性谓语句
天气晴朗、这个人不老实
限于判断天气、日期、所属单位、人名、籍贯等主谓之间可插入判断动词“是”
动词性非主谓句
听!——动词
下雨了!——动宾短语
晒干了——动补短语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对!——形容词
太贵了!——状中短语
好极了!——形补短语
名词性非主谓句
飞机!——名词
好大的老鼠!——定中短语
老张和老李——联合短语
特殊非主谓句
不!——否定副词句
啊?——叹词句
扑通!——拟声词句
受事性主谓谓语句
大主语为广义受事,小主语是施事
这件事我没有听说过
(大主语可以移位,变成一般主谓句)
施事性主谓谓语句
大主语为施事,小主语为受事
父亲一句话也没说
领属性主谓谓语句
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有广义领属关系
老张身体非常棒
(大小主语间可插入“的”“中的”变成一般主谓句)
关涉性主谓谓语句
大主语是大谓语关涉的对象
这孩子,我这没有办法
(可在大主语前加上介词“对、对于、关于”形成句首状语,变成一般主谓句
周遍性主谓谓语句
大主语是疑问代词的任指活用或表周遍性意义的词语
什么他都不吃
连谓句
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直接成句的句子
他上街买菜、摸着石头过河、他低着头沉思
动语多由三价动词充当,表给予、取得、言说等意义的词
近宾语通常是人,远宾语通常是事物
近宾语通常是词、远宾语通常是复杂成分
使令式
改革使祖国富强
我们请他来
爱恨式
我感谢你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妈妈骂他是个懒鬼
推举和称谓式
大家选班长作代表
大家称他为师傅
“有”字式
有人敲门、没人愿意随他去
与连谓句
判断两个动词是不是一个主语发出
主谓短语作宾语句,v1后能加逗号、状语,兼语句不行
主谓短语作宾语句v1多是心理动词,兼语句v1多是使令动词
主谓短语作宾语句主谓短语可提前
只有一个动词的是双宾句
基本格式:处所或时间词语+动词性词语+人或事物
大路上来了一队人马
墙上挂着一幅画
注意:表存在的存现句,有时可以不出现动词性短语
窗外一片皎洁的月光
存在句
出现或消失伴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句首处所词前可加介词“从”
窗户里飞走了一只鸟
不涉及空间位置的变化
句首处所词前可加介词“在”
书架上少了一本书
比较差异
他比我能吃苦
我和他一样,都是南方人
谓语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要么前有状语或后有补语、助词或用重叠式
谓语动词必须有“处置”意义
否定词和助动词一般出现于“把”字之前
你别把事情搞砸了
熟语会有例外
把这不当回事
谓语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但没“把”字句严格
谓语动词必须是有“处置”意义的动作性较强的及物动词
主语一般是定指的、已知的
被的宾语有时可以隐含或省略
西瓜被切成四块
否定词和助动词常放在被的前面
书面语中保留“被……所”“为……所”的文言格式
被常常可用“叫”“让”“给”替代
陈述句的语气词:的、了、啊、呗、罢了
异形同义
街上好不热闹
双重否定
我的情况,你又不是不了解
特指问:用疑问代词或由疑问代词组成的短语表明疑问点,希望对疑问点进行答复
大多不用语气词,如果用,只能是“啊”或“呢”
什么时候去呢?
有简略格式,省略疑问代词
我的手机放在寝室,你的手机呢?
选择问:提出两种或几种看法,让对方选择作答,结构上经常用“是……还是”连接
你是去广州还是合肥?
正反问:提出正反两个方面,希望对方从中选择一项回答(可以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
你去不去广州? 去/不去
里面有没有人呢? 有/没有
是非问:在句末用语气词“吗”“吧”或上升语调提出疑问,要求对方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你去北京吗?
反问句
设问句
表示命令、禁止
你把人带上来!
(结构简单,多不用主语、语气词)
表示请求、劝阻
您喝吧,老大爷!
您请坐。
请求:用敬辞、重叠式或“吧”“啊”
别挑错了人啊!
别闭眼啊!
劝阻:常用否定词和语气词“了”“啊”
直接用叹词构成
哼! 哎呀!
陈述句形式,后加感叹号
明天是星期天!
用副词“多、太、真等”或用语气词“啊”标记
多麻利的手脚!
这汤真好喝啊!
表意上,省略句的表意完整性离不开特定的语境,非主谓句无此限制
结构上,省略句省略的部分可以明确补出来,且一般只有一种补法,非主谓句无须补充或无法补充
主语和谓语用‖隔开
主语:双下划线
谓语:单下划线
宾语:波浪线
定语:( )
状语:[ ]
补语:< >
兼语:波浪线加下划线
独立语:三个三角形
连谓谓语之间三个竖着排的小点隔开
施事
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往往可用“被”引进
受事
动作行为的直接承受者,往往可用“把”引进
与事
动作行为的交接对象(当事),动作的协同参与者(共事)
小王还了小李一本书 小王同小李约会去了
系事
性状动词描写的对象
小王病了 这种款式很流行
起事和止事
判断动词、关系动词连接的关系双方,起方叫“起事”,止方叫“止事”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小王成了一名画家
经事
心理动词的体验者、感受者
小王嫉妒小李
结果
打毛衣、盖房子
处所
回南方、坐火车
时间
熬夜、过中秋节
工具
吃大碗
方式
存活期
材料
编柳条
领属
我们的学校
时属
当时的情况
处属
天上的云彩
质料
牛皮坐垫
来源
中国留学生
相关关系
妹妹的消息
比喻关系
历史的车轮
语义指向
语用分析
句法分析
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再加一个贯穿始终的句调构成
复句和单句的核心差异
复句前后分句具有独立性,互不充当对方的句法成分
有些连词和介词同形,留意区分
有关联词的句子不都是复句
复句形式:几个分句组合起来充当句子中的句法成分
我清楚地懂得,(即使我不去,他们也是会去的)
平列式:几件事或几个方面并存
这件衣服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
关联词:既……又,有时……有时,又……又
对照式:前后分句意思相反相对
考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关联词:不是……而是
是……而不是
选择复句:分句说出几个待选项,并表示可以从中进行选择
未定选择
或者你去上海,或者你去南京
关联词: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
已定选择
宁可不用人,也不要用错人
关联词: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一般递进
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衬托递进
富豪们尚且掂量再三,何况我等工薪阶层?
解说复句
前行分句表示一个主要的意思,后续分句进行追补或解说,又被称为“补充复句”
追补式: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或部分词语进行解说,常用“即”“换句话说”进行标记
说假话的人会得到这样的下场,即他说的真话也没人相信
总分式
惯于把梦当作人生的一部分来描写的,有两位大作家,一位是冰心,一位是巴金(总分)
原谅是儒家精神,忘掉是道家境界,两者都不容易(分总)
我们先开会研究一下,然后再说问题该怎么解决
关联词:就,再,于是,然后,终于,一……就
说明性因果
因为不太了解情况,所以他没有说什么
关联词: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性因果
既然主场客场都输了,就得承认我们确实技不如人
关联词:既然……那么
充分条件:有了某个条件就一定有某种结果
只要回想一下,我的心就忍不住激动起来
关联词语:只要……就
必要条件:前面分句表示必要的、唯一的条件,缺少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分句的结果
只要春天到了,才能见到这种花
关联词:只有……才
周遍条件:前面分句提出某个范围内的一切条件,后面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只有一个相同的结果
金子无论放到哪里,都会发光
达到目的句——表示要达到某种目的
超市为方便顾客购物,都在入口处备有手推车
关联词:为、为了、以便
避免结果句——避免某种结果发生
你要加紧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关联词语:以免、免得、以防
如果不互相尊重,爱也难以持久
关联词语:如果……就,……的话
让步复句:前面分句提出一种假设,后面分句转到相反的方面去
即使我们的科技很发达,也还要向人家虚心学习
关联词:即使……也
尽管她说的得天花乱坠,但我还是不相信
他的文章写得很漂亮,只是字迹太潦草了点
同:后面分句与前面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
异:转折复句:事实——转折
让步复句:假设——转折
多重复句: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
确定分句数目
确定第一层后,用单竖线表示,注明复句类型
在第一层前后分别找出第二层,用双竖线表示,在双竖线下发注明复句类型
依次找出第三层,分别用三竖线表示……
紧缩复句:把复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紧缩在一起,取消中间的语音停顿。
即使问题再复杂,我们也能解决————问题再复杂也能解决
连谓句不用关联词语,紧缩复句经常使用关联词语
他坐下来看书——他一坐下来就看书
连谓句几个谓词成分的主语必须相同,紧缩句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可省可不省
你有力气你就搬、你不说话没有人把你当哑巴
词性不对
湖面上倒影着点点帆帆
虚词不对
最近,一百六十多名在职人员通过自修取得了博士和硕士学位
主语残缺
谓语残缺
朱老师在去教学大楼的路上,突然有一位老人面带笑容地迎面走来
宾语残缺
鲁迅乐于为出版青年的作品写序,有时还从版税中拿出钱来资助他们
修饰语残缺
补语残缺
大家的不同意见,表现在如何计量上
格式套叠
自修大学是一所培养在岗职工学习专业知识的新型学校
句式杂糅
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会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
偏正
中补
主宾
子主题2
成分多余
语序有误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
专有名词
个体
集合
抽象
物质
时间
方位
处所
大多可以前加数量短语
(表处所、集合、方位和专有名词大多不能)
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例外:很绅士、很青春(此类名词多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
一般不做状语,时间、处所、方位名词常做状语,其他情况名词作状语常表
方式或表抽象概念,如电话联系、掌声欢迎
一般不作谓语,绝不做补语,表日期、天气、节日、籍贯、人物的特征时常作谓语,如今天星期一、他老家安徽、他双眼皮
经常在介词后,组成介词短语
通常不能重叠
动作
心理
存现
判断
能愿
趋向
形式
如:予以、加以
使令
经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及物动词经常作动语带宾语
能受“不”修饰,一般不受“很”修饰
多数可以后接“着”“了”“过”
多数可以重叠
部分动词可作补语
飞进、穿过(趋向动词)
推倒、听懂(其他动词)表结果
部分动词可作定语
学习时间、工作方法
部分动词可作状语
应该去、不该迟到(能愿动词)
迂回前进、盘旋侦查
一定条件下可作主语
说说容易(谓语或谓语中心是形容词)、游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谓语是判断动词)
一定条件可作宾语
喜欢吹牛、害怕出丑、予以表扬(动语有心理动词、形式动词充当)
不能带着了过
动词或形容词前充当状语
不能带宾语
经常作补语
都是粘宾动词
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可受“不”“很”修饰,状态形容词不可
常作谓语、定语、补语,能作状语
一定条件下能做主语、宾语
诚实是一种美德
她喜欢干净
绝大多数性质形容词能重叠
AABB
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分类的作用
往往成对出现
只能作定语
不能前加“很”“不”,否定时前加“非”
同:都可以作定语
异:形容词可作谓语还可受副词“很”“不“修饰
同:都可以作定语
异:名词还可作主语、宾语、受数量短语修饰
程度
时间
处所
肯定、否定
情态、方式
子主题6
用在形容词、动词前作状语
部分范围动词可用在名词性词语前
光书就有十箱
唯独周晨没来
少数可以作补语
坏透了、好得很
同:都可作状语
异:副词不可和介词组合且一般不可作定语
副词“是”起强调作用可被的确代替
一、二、两、三、十
十、百、千
两、几、许多
序数词
一般不单独作句法成分,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补语等
单独修饰名词或限于表示大的数目
三言两语、四大发明
借用名量词
一桶水、一架子书——借名词
一捆柴、一担水——借动词
看一次、打一下——动作次数
看一天、住三年——动作时量
借用动量词
看一眼、踢一脚
砍一刀
转一圈
想一想、看一看
能前加数量短语——名词 住了三个月
直接加数词、不能加数量短语——量词 住了三年
有时能加数词、有时能加数量短语——名词兼量词 住了一(个)星期
架次、人次——相乘复合
一般不单独作句法成分,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补语
有时也可单独作句法成分
馒头论个、油条论条——宾语
有点伤感、前些日子——定语
大了点、小了点——补语
单音节量词大都可重叠,表“逐一”“每一”“数量多”
可单独作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作补语和宾语
条条大路通罗马(作定语,表“每一”)
步步升高(作状语,表“逐一”)
个个都是好样的(作主语,表“每一”)
繁星点点(作谓语,表“多”)
数量短语也可重叠,组成“一A一A”形式
量词还可和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组合成短语
这个、那座
哪个、几颗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可以充当状语、定语、谓语、补语
有些拟声词可独立成句或作独立语
常作独立语或独立成句
虚词
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无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
用在实词或短语前,构成介词短语
用来修饰、补充词语,主要作状语,也可作补语,少数情况
下还可作定语
从北京来——状语、黄河发源于青海——补语、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定语
动词可加着了过,介词不可
动词可单独作谓语中心
动词宾语可以删除、移位
只连接词和短语
只连接分句和句子
既连接词和短语,又连接分句和句子
与介词的辨别:后接名词性词语的是介词,组成介词短语
后接谓词性词语的是连词
助词
附着在词、短语表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
结构助词:的地得
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事件在过去、现在、将来的动态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般
尝试助词:看
试试看
概数助词:左右、上下
时间助词:的、来着
老王发的言(时间助词的插在动宾短语之间,表过去发生的事)
及物动词前,表受事
所见、所闻
和介词“被”“为”搭配
为情所困
用在动词前,与介词照应,加强语势
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与后面副词“都”“也”“还”相呼应,表隐含的比较
连三岁小孩都知道这个道理
语气词位于句尾(或分句句尾),叹词位于句首
语气词必须附着在其他词语后
删:删除后句子意思不变——语气词
添:后面能添名词作中心语
他是教书的(老师)
看位置,位于句中的是动态助词
如果位于句末,看前面词的词性,前面为体词性词语的是语气词
如果前面为谓词性词语,看动作是否完成,状态是否实现,未完成或实现的是语气词,若动作已完成或状态已实现的,为语气词和助词的混合形式
一个词在不同语境里,具有几类词的语法功能,意义上有密切的联系
来了一位领导 他领导我们
两个词同音同形,意义上无直接联系
树根,一根棍子
某个词通常属于A类,但在词汇意义基本不变的情况可以临时借用为B类,且是社会公认的
高度的抽象性
极大的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语法是语言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律
主持人请他再唱一首歌
主持人希望他唱一首歌
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喻词是“好像、如同、好似、仿佛”“等
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喻词是是、就是、变成等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借喻
本体不出现,不用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本体
夕阳映照下的西湖湖面上洒满了碎银
拟人
拟物
用本体相关的事物(借体)来指称本体
老王家来了个光头青年,昨天傍晚,我看见光头急匆匆地背包走了
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搭配到乙事物上
甲事物比较具体,多数在前,乙事物比较抽象,多数在后
完整式
天寒热泪冻成冰,冻不住我心头的爱和情
缺省式
我坐在这里,用针线牵引出我心底的思念
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
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人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仿拟
根据现有语言形式临时仿造出新的语言形式
反语
谐音式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语义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对象式
借助语境和话题关涉两层意义(指桑骂槐)
婉曲
故意不把本来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运用婉转曲折,含蓄暗示的话语来表达,也叫婉转
对比
正衬
反衬
对偶
排比
层递
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语或句子按事物的前后、大小、高低、轻重等顺序排列在一起
递升
递降
顶真
用前一句结尾的词语做后一句的起头,使前后语句首尾相连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
回环
把前后语句组织成循环往复的形式
喝酒不驾车,驾车不喝酒(严式)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宽式)
反复
设问
反问
什么是修辞:修辞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材料,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获得理想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