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语言的组合规则,专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
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
语法学: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传统语法的句法及词法
隐藏在句法结构里的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
说话的语境和句子的语调、语气、口气以及句法结构的变化
一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则的系统;一指语法学说的系统,它是语法学者根据自己的观点在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
抽象性
稳固性
民族性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由词组成、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被陈述的对象
陈述主语
动语在前,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宾语在动语后,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词的语法功能: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词的形态:构型形态(eg·重叠),构词形态(eg·词缀)
词的意义:名词、动词、形容词,可以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意义
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
可作主语、宾语
前能加数量短语,不能加副词
不能重叠式
单数、复数同形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
多数能作动语 带宾语
能受“不”修饰,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前加程度副词
能构词”V不V“式
后带”着、了、过“
有些动词可以重叠
”是“
能愿动词(助动词)
上下、进出、回、过、起、来去
性质形容词单纯表示性质,状态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有量的成分
作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能直接修饰名词,要重叠,加助词”的“
不带宾语
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等词缀
成对或成组
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
不能单独作主、谓、宾
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倍数、小数、分数、概数
次序前后
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
用作定、补、状
倍数只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
名量词
动量词
位于数词和名词之间
可重叠
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
量名组合要匹配
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
除了“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
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
代名词、代谓词、代数词、代副词
人称代词分为三种
指示代名词可代人可代物
任指、虚指
模拟声音的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介词
连词
的、地、得
着、了、过
试试看
的、来着
把、来、多、左右、上下
所、给、连
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词类的划分
词的兼类和借用
词类的误用
短语是由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
结构类、功能类
固定短语、非固定短语
单义短语、多义短语
粮食/丰收
盖/被子
文艺/演出
刚/回来
学得/好
今天/和/明天
上山/采药
请/他/进来
首都/北京
鱼/在水里
两个/人
这件/好
用大碗/盛汤
大的/要照顾/小的
木头似的/站着
所/陈述的
名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老教师休息室
学习文件
母亲的回忆
咬死了农民的狗
消除歧义的办法:适当增加实词;增加虚词或改变结构。
层次分析法,一分为二”二分法“,然后定性,用”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等句子成分名称来标明每两个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词不能扩展,短语可以扩展
名词、数词、代名词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和事物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作陈述的对象
主语的语义类型:施事主语、受事主语、中性主语(谓语不表示动作时)
回答主语”怎么样“”是什么“的问题
动词性词语
谓语的语义类型: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
动词性词语构成
名词性宾语、谓词性宾语
语义类型:受事宾语、施事宾语、中性宾语
能带受事宾语的是及物动词;不能带的是不及物动词
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叫名宾动词,只能带谓语性宾语的叫谓宾动词,两个都能带的叫名谓宾动词
回答”哪一种、哪一类、多少、何时何地“
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区别词作定语
回答”什么样的“
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拟声词
定语和助词”的“
次序:who、when、where、how many、how、what
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
性质和状态
状语和助词”地“
次序:when、where、range、how、who
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
动作、性状呈现出来的状态
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
动作发生的次数
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
”得“”不得“,表示有无可能进行
本身没有否定形式
名词性词语
谓词性词语
补语中心语
插入语
称呼语
感叹语
拟声语
陈述关系、支配关系、修饰关系、补充关系、联合关系
主、谓、宾、定、状、补 成分能回答什么问题
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我们以前【讨论】过
她的脸【红通通】的
今天【星期六】
【集合!】
【对!】
【蛇!】
【啊!】
【轰!】
受事//施事--动作;施事//受事--动作
把、将
被字句是被动句的一种,凡是主语是受事的动词句都是被动句
【摸着石头过河】
请、使、叫、让、派、催、逼、求、托、命令、吩咐、动员、促使、发动、组织、鼓励、号召
称赞、表扬、夸、笑、骂、爱、恨、嫌、喜欢、感谢、埋怨
选聘、称、说————为、当、做、是
有、轮
远宾、近宾
【山上有个庙】
【她的脸上透出一丝丝笑意】
对话省、因上下文而省
主谓倒置、定语状语后置
单句与单句、单句与复句、复句与句群
可带语气词”了、的、嘛、呢、罢了、啊“
”不...不..."“没有...不...”“非...不...”
肯定或否定回答
带“呢,啊”,不能用“吗”
带“呢,啊”,不能用“吗”
v不v,v不?,附加问“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
带“呢,啊”,不能用“吗”
询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句末 叹号“!”,语气缓和用“。”
肯定句,带“吧”“啊”
否定句,用"甭、不要、不用、别“,带”了、啊“
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等,句末”!“
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定状补跟中心语搭配不当
联合短语中的一部分与配对成分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
成分多余
定语、中心语错位
定语、状语错位
状语、补语错位
状语、中心语错位
句中状语错位
多层定语语序错位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两种说法混杂
前后牵连
朗读法
简缩法
类比法
分析和修改相结合
修改要符合愿意
修改要保持原句的结构
修改不要顾此失彼,出现新问题
小改比大改好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局的句调构成的
复句前后由隔离性停顿,用“。”“?”“!”表示
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句中停顿,用“,”“;”“:”表示
关联法、意合法
并列复句
顺承复句
解说复句
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条件复句
假设复句
因果复句
目的复句
转折复句
①总观复句,确定分局界限和数目,在每个分句开头标明数码
先用单竖线把第一层次分句隔开,上方写上分句间关系;再用双竖线把第二层次的分句隔开,并且写明关系
它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分句间缺乏密切联系
分句间次序混乱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
错用关联词语
滥用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位置不对
句群也叫句组,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
在复句中经常成对运用的关联词语,在句群中大都不能成对运用,只有:
或者...或者...、还是...还是...、一方面...一方面...
①概念不同:
句群是语言运用单位,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语意上的向心性、逻辑上的条理性和相应的关联词语;
自然段是文章结构单位,划分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文章的内容、风格、题材、流派、作者的个性、习惯。
②划分的目的不同:
划分句群主要是为了研究句群里句子的组合、聚合规律及其语用价值;
划分自然段主要是为了使文章的眉目清楚,结构显豁
也、同时、又
于是、然后、后来
总分式、注解式、特解式、例解式、问答式
或者、还是
而且、并且、甚至、甚而至于、何况、况且
只要
那么、那
所以、因此
为的是、省得
但是、可是、然而、不过
跟多重复句 类似
前后脱节
语序不当
前后矛盾
答非所问
重复多余
点断失误
句群误为复句
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或标示词语的性质
“。“”?“”!“
“:””;“”,“”、“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子主题1
位置